对住院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1

对住院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郭建兵马文有岳玲梅乔晓芬李文华

郭建兵马文有(通讯作者)岳玲梅乔晓芬李文华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河北唐山063001)

【中图分类号】R3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104-02

【摘要】目的对住院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影响精神病人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为全面提高住院病人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对36例住院精神病人和32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住院精神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中总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心理部分、社会关系、环境方面、独立能力方面、自身评价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0.05);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住院精神病人总的生存质量及健康状况、心理能力、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方面的质量及生活满意度均显著低于正常人,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促进精神病人康复。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人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生活质量作了如下定义:“生活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内心体验。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主观评价[1]。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因此,此调查旨在了解住院精神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精神病人康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7年5月份以前住院的精神病人36名为研究组,性别:男31人,女5人;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9.42±11.06岁;受教育程度:本科3人,大专3人,高中5人,中专5人,初中17人,小学3人;婚姻状况:离婚4人,已婚20人,未婚12人;诊断:精神分裂症28人,脑外伤后所致精神障碍3人,躁狂症3人,酒依赖2人,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平均病程:54.31±47.22月。入组时病人病情基本稳定,无严重躯体疾病,口头同意参加调查,且无理解能力障碍。选择无任何精神疾病及躯体疾病的健康人32人为对照组,性别:男26人,女6人;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7.16±11.00岁;受教育程度;本科1人,大专6人,高中6人,中专5人,初中14人;婚姻状况:离婚1人,已婚24人,未婚7人。经比较,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方法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病程等。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BREF)[2],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3],对两组分别进行测评。评估者由从事心理测量的专业人员陪训。以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结果:住院精神病人总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心理部分、社会关系、环境方面、独立能力、自身评价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0.05);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详见下表。

3讨论

此调查发现,住院精神病人虽然病情基本稳定,但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指数明显低于正常人,主要表现在健康状况、心理能力、独立性、社会关系、自尊、环境方面等因子的质量及生活满意度。这可能主要因为精神病的特殊病种不受社会尊重[4],使精神病人受到社会歧视;他们大多病程较长,家庭及社会给予的关心不再能满足病人被关注的心理需要;长期用药所产生的副反应;单调的长期住院生活及封闭的住院环境等影响。因此,在以后临床和护理工作中,需要在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用药指导、住院生活环境、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计划和措施,提高住院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精神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ShinDC,JohnsonDM.Avowedhappinessasanoverallassessmentofthequalityoflife.SocIndicRes,1978,5:475-492.

[2]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QOLUserManual.WHO,Ceneva,1998.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15-120.

[4]王蕾,李凌江,杨德森,等.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