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张立秀

张立秀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的时间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辛苦不辛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付出再多也是没有效果,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据心理学研究,儿童由于先天、环境、教育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在能力、性格和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上,不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计算和解题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在拟订教学目标和要求时,一方面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注意适当有些弹性,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例如,对较差的学生,在共同的基本要求不变的情况下,要允许他们比一般学生经过较多的课时的学习逐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特别是有些较难的知识,要求一节新授课100%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差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适当给以帮助、辅导,力求缩短与一般学生的差距,逐步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适当提高一些要求。

2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人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主要来自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也能在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之后产生。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位匆匆赶路的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这位小朋友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生:“撞在了角上。”师:“生活中又许许多多这样的角,今天我们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由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感到问题来自自己身边,既熟悉又奇妙,产生了积极的心理倾向。这样的问题情境的教学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以看似平常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积极地探寻和解决问题,以此获得成功的体验。

3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4适时适度的评价方式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引进“质的评价”的方法,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我们一定要避免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把表扬的方式变成一种表扬公式,就会令人心中很是不安。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是没多大作用的。因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因此,作为我们教师们应尽量做到: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但在总结时应作点评,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评价方式才是恰当有效的,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数学教师要以新课改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关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