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徐全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7
/ 2

社区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徐全东

徐全东

白银市妇幼保健院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工作是在社区当中进行建立的,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时间和生长发育特点,为儿童进行持续性的整体性的一种健康管理,可以在此过程当中通过对于相关措施的应用,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得到成长和保障。本研究针对于此分析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对于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汇报。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干预;婴幼儿早期发育;影响分析

引言:为分析社区儿童保健干预方法对于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选择我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儿童保健并且建立档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是否根据规定进行体检进行体检分类,将所有儿童分为规律儿童保健组以及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同时对社区儿童进行抽样,从中抽取出从出生到18个月之间的神态状况予以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当中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中心在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服务中心进行儿童保健并且建立档案的儿童,本研究共计收集300例儿童的资料,其中男童162例,女童138例,儿童的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5.2±1.4)岁。根据所有儿童是否按照要求的时间段进行体检将所有儿童分为规律儿童保健组和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并且将此期间所有规律儿童保健组儿童根据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样本抽查,最终得到规律儿童保健的档案203例,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只要在出生后的第6、12、18个月当中的任意一个月进行儿童保健,就可以纳入到非规律儿童保健当中,本研究共涉及97例。

1.2方法

选择经过抽样的儿童的资料进行收集,对于这些资料进行保存,确保其来源属于同一社区的儿童保健档案。对于所有资料在儿童出生以后18个月内,了解儿童的保健状况,同时了解儿童鱼肝油的添加状况,并在儿童出生以后的第6、12、18个月对于儿童的体质量、身高和血红蛋白进行观察,了解儿童的骨碱性磷酸酶等相关指标。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IBMSPSS26.0进行统计学软件的检验,进行t或χ2检验,两组数据差异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基本状况分析

本研究在调查过程当中,共收集儿童的临床资料300例,其中有男童162例,女童138例。规律儿童保健组203例,占67.67%,其中男性120例,占59.11%,女性83例,占40.89%;非规律儿童保健组有97例,占32.33%,其中有男性42例,占43.30%,女性55例,占56.70%。

2.2儿童保健状况分析

儿童在出生之后的18个月内对于保健次数进行分析,规律保健儿童出生以后在18个月以内接受儿童保健次数超过8次的162例,占79.80%,最高次数达到了15次,共5例,占规律儿童保健的2.46%,最少的有4次,共13例,占6.40%;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儿童在出生以后的18个月之间进行儿童保健次数在3次以内的52例,占53.61%,接受过最少的儿童保健次数只有1次,共12例,占12.37%,最多仅仅接受过5次,共18例,占18.56%。第1次儿童保健的月份分析可以得出,规律儿童保健组在进行第1次儿童保健的时间是在儿童出生以后的1个月内的共167例,占82.27%,出生以后第2个月开始进行儿童保健的30例,占14.78%,出生以后,第3个月以后开始保健的6例,占2.96%;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儿童在出生以后第1个月接手儿童保健的11例,占11.34%,在6个月之后才进行第1次儿童保健的50例,占51.5%,在12个月以后接受第1次儿童保健的36例,占37.11%。

2.3儿童保健和成长发育状况分析

对于收集到的规律儿童保健资料进行分析,共计203例,在出生以后6、12、18个月共计接受过儿童保健的总次数为503人次,根据,WHO所推荐的《0~6周岁儿童身高、体质量参考值和评估标准》,其中存在体质量较低的1人次,占总比的0.40%,体质量超标者为42人次,占8.35%,发育迟缓4人次,占0.80%,身高超过正常范围8人次,占1.59%;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共计97例,在出生后的第6、12、18个月接受儿童保健的供达到158人次,其中低体质量3人次,占1.90%,总体质量超标7人次,占4.43%,发育迟缓8人次,占5.06%,身长超过标准4人次,占2.53%。规律儿童保健组和非规律儿童保健组的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性,而且规律儿童保健组的儿童身体状况要比非规律儿童保健组的儿童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3.讨论

通过对于社区儿童保健资料进行抽样分析可以看出,儿童在出生以后进行定期的儿童保健和体检,规律儿童保健组的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状况要远远的比非规律儿童保健组的更优。非规律儿童保健组儿童当中体质量相对低下的儿童占1.90%,发育迟缓的占5.06%,之所以会导致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可能是因为非规律儿童保健组的父母大部分来自于外地,而在本地进行打工,因此属于流动人口,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同时不具备有文化素养,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使得儿童的保健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在接受社区儿童保健室无法按照相关要求和时间予以完成,这样就会导致51.5%的儿童,在6个月以后才进行第1次儿童保健,12个月以后,接受第一次儿童保健的,占据37.11%。儿童出生之后,6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之内接受相关保荐的越来越少。通过相关科学研究认为,婴幼儿时期的成长和发育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受到这种影响相对较小,更多的影响则是儿童所需要的营养环境和疾病环境。规律儿童保健,在定期接受儿童保健的时候,父母能够在专业人员指导之下,对于儿童进行细致连续的观察和相关护理,这对于儿童进行科学的保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非规律儿童保健角度而言,不能够在规定时间进行儿童保健,这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会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非规律保健的儿童,没有在规定时间进行定期保健,对儿童的喂养选择不科学的传统的喂养方式,这样的喂养方法不但不会促进对孩子的连续性观察,而且在儿童出现有异常状况的时候,也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和及时干预。

结论:

简而言之,儿童作为家庭的一个必要成员,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稳定性,也关系到了全民的素质,社区儿童保健干预方法能有效的对于婴幼儿早期发育产生良性影响,值得推广应用[2]。

参考文献:

[1]余文,祝丹,沈炯,等.母亲育儿知信行模式干预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1(6):669-672.

[2]周春红,张晓蕊,杨锦菊.基于早期教育与护理干预策略下的婴儿生长发育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19(4):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