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邹蓉蓉

邹蓉蓉(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655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60岁以上)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6min步行距离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相对于护理前均有所延长,但是实验组患者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仍然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35%,实验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综合护理干预;影响分析【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72-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部分心脏疾病的终末期发展结果,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抗心衰治疗,但是由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往往会合并有其他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一般预后不良[1]。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报道[2],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探讨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本文对我院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手段确诊,而且患者无意识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现将72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男19例,女17例;患者年龄平均(68.5±4.1)岁。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患者年龄平均(68.2±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方面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可比性较高。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2.1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入院就诊后,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尽可能消除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且,护理人员应多向患者讲解一些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看待疾病,掌握基本的治疗知识以及疾病预防知识,尽可能减少诱发因素,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1.2.2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每一位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体质,了解诱发或者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病情的因素,加强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房内应定时通风换气,使患者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呼吸道痰液及时进行处理,密切监护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以防发生心源性心力衰竭。

1.2.3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尽可能减少食盐、脂肪的摄入,也应减少摄入含糖相对较高的食物,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禁止吸烟、饮酒。饮食应该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患者大便畅通,避免发生其他疾病。同时,应该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注意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应该控制在患者的可耐受范围下。

1.3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后测定患者6min步行距离。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心功能评级相对于干预前改善了2级。有效:心功能评级相对于干预前改善了1级。无效:患者的心功能并无显著改善。

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相关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利用t检验组间数据,采用X2检验两组计数资料,P<0.05代表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在护理前后的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相对于护理前均有所延长,但是实验组患者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仍然长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在护理前后的变化对比(X±S)

3讨论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由于特殊的生理特征,因此往往会合并有其他的慢性疾病,因此应该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3]。本组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预见性护理及生活护理等一系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测定结果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22.2%,这一研究结果和李莉等[4]研究报道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加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更好的了解、掌握自己的病情,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医护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总而言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1]高志霞.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7(1):356-357.[2]曾秋容.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8(2):57-58.[3]李明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2,27(3):1-2.[4]李莉,钟建英,廖玉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86-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