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3

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

李芮

李芮(江西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事关整个国家科学发展全局。本文综述了县域经济背离科学发展的事实,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举措。

关键词: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举措

0引言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1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有县域经济单位2000多个,是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历史上的“郡县治、天下安”深刻阐述了县域发展的重要性。

今天,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国科学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虽然经济中心倾向于大城市,但县域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仍然高达60%左右,县域人口仍占总人口的70%左右。自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内涵越来越丰富,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在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县域经济更是成为一大亮点。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造成县域经济相对落后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是科学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因此,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与否,决定了科学发展观能否真正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只有县域真正实现了科学发展,整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才有坚实基础。

2县域经济背离科学发展的表现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笔者认为,迄今县域经济发展背离科学道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大轻小”从发展主体上,重视大企业、大项目,一些县(市)政府甚至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大项目、大外资,面对中小企业,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县域内本土成长的企业,缺乏应有的关注和政策扶持。

2.2滥占耕地,滥设开发区县域范围内设立多个各类开发区(甚至各乡镇都有,经过清理后仍有不少违规建设的开发区或产业园区)。造成滥占耕地,滥设开发区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将园区建设作为一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最终表现在扩张用地上做文章,以致大量圈地。即便是一些实实在在想通过开发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有些地方政府对开发区作为投资载体认识不足,认为开发区只是圈起一片土地,对投资载体建设不够重视,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土地上。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盲目求大,大量征地,少则几十平方公里,多则上百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很多县特别是经济发达的“百强县”,已过早出现土地资源短缺。大量占用农民耕地,而国家的征地补偿政策还不完善,给农民的征地款仅是很低的标准,或者不能到位、克扣、截留,由此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

2.3不重视自主创新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科学表现,还在于发展动力主要来自资源和投资驱动,而非创新驱动。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靠一种粗放型方式实现的。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但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取得经济高增长;依靠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低价格和多数量的加工贸易获取收益的投入产出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不重视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少数县域甚至包庇纵容制假、贩假。

2.4政府职能的缺位和错位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征,虽然决定了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县域政府承担了许多本该由市场或企业主体来做的事,如招什么商,选什么项目,如何营销,都有政府部门参与其中,不仅妨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对政府最需要关注的如何为本地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等问题,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引发对基层政府的冲击,贵州瓮安事件就是典型事例,而这种情况并非个别。

2.5缺乏科学评价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定位,思路和措施往往比较随意,经济工作盲目性较大,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意识。上级对县域领导的政绩考核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鲜有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由于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地区的GDP指标,没有反映各地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县域经济发展造成误导,以至出现各地县域经济快速增长背后掩盖的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过度的现实。

3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举措

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统筹县域经济各领域的发展,做好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二是做好兴工促农、以城带乡等工作;三是要突破县域经济概念,打破一般“县域经济二县域”的工作思路,统筹县域经济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生态、县域政治等“县域内县域经济关联因素”的发展;四是将科学发展基本理论与县情结合,进行实践创新,走结合县域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

3.1优化县域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经济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调整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优农产品品质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农业布局,优化农业区域结构。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还应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对农业结构升级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和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咨询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农村信息咨询服务。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商业服务体系。

3.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化、多样化经济县是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并与其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各地县域经济都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各地特色不同,县域经济必然呈现多样化。每一个成功的县域经济都有各自的显著特点:有的一县一品,有的一县多品;或特色农业、特色工业、或特色出口贸易、特色矿产资源产业;亦或是特色旅游业,等等。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应结合县域实际,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上下功夫,建立具有产业优势的特色经济,要从根本上转变“工业至上”以及县就是农,农就是粮的老模式。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一定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在全球、全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本县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3.3把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强力支撑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看,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走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是确立“抓大促小带中间”的科学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迅速上升。“促小”就是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帮扶、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入介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的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促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当前,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体现为项目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要想靠有限的资金投入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导向,选准投入面。在项目建设上,政府应发挥建设性的引导作用;引导现有企业通过联合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设备更新、产品自主研发作为投入点;千方百计激活民间力量,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

3.4合理规划,集约使用土地,重视资源和生态保护一是要合理规划,集约使用土地。土地集约使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这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可以通过人均耕地指标变化,单位用地投资强度,单位土地产出率等指标进行控制和检验。不仅要严格限制占用耕地,还要通过清理或整合,减少开发区数量,鼓励产业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空间。二是高度重视资源保护,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并举,切实保护和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山体资源、矿产资源等。三是高度重视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要抓好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严格项目环保审批,推行清洁生产,培育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城乡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推进县域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5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发展环境科学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执政理念,首先是县级政府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实施。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政府管理职能切实转移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在继续搞好社会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加强对市场主体准入,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行为、产品质量、产品流通市场的监管。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3.6建立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的价值和意义十分重大。第一,能够引起全社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第二,为全国各县提供一个动态的参照坐标,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氛围。第三,有利于探索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规律,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当前,全国评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百强县评比,但是这种评比过分注重经济指标,容易误导县域发展。只有建立反映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因此,如何将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差别、竞争力的高低反映出来,需要精心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此,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是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应是科学的全面的,不能再单纯比GDP,而应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这一考评指标中,不仅要包括经济发展,还要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即人们政治诉求的满足,公平正义的伸张,物质福利的增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收入水平的是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包括更高的健康水准,更高的消费水平,更好的住房条件,更健康的文化生活,更优美的生态环境等等。

二是评价指标不仅仅要考虑硬环境,更要考虑软环境。硬环境一般包括该县域的矿产、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及高速公路建设等客观物质条件。中国县域之多,千差万别,这个标准怎么定,必须遵循各地实际,不能搞成“花架子”;而软环境则包括县域内企业经营是否遇到乱罚款,乱摊派,行政效率高低,官员数量等等。目前,相比较而言,区域内软环境的优劣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严重。

根据以上标杆建立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使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有了遵循,有了具体的标准和目标,让想干事的干部,能干事的干部能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谋求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周日华: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N]经济日报2009年3月22日.

[2]姚先国.县域科学发展为何如此重要[EB/OL].人民网.2009年6月26日.

[3]陈耀.县域发展背离科学的八大表现[EB/OL].人民网.200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