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中专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徐明娥

徐明娥(福清市卫生职工中专学校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目前中专学校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差,探究和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现有教材存在的客观问题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Bus模式”教学、开放实验室,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对策,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

【关键词】中职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378-02

Technicalsecondaryschoolphysiologyexperimentteachingreformandexploration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与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各课程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人体生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部分生理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可以强化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中专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课时少,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少,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低,笔者就中专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这一现状做一浅析,并对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的举措做了浅议,以期为提高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1中专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1学生的实际情况

1.1.1中专学校生源素质差

近些年中专学校招生的门槛逐年降低,进来的学生素质逐年下降,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水平还没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平。

1.1.2中专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厌学情绪严重

目前,大部分中专学生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多数学生到中专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就业;中专生的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等均较为薄弱,而且绝大部分中专生的家庭条件较好,不愿在学习上下功夫,厌学情绪严重。

1.2中专学校生理学实验教材存在的客观问题

1.2.1中专生理学实验教材脱离中专学校的实际情况

实验内容繁杂枯燥,需时较多,学校设备经费跟不上,不适合文化基础差的中专生,也不适应中专学校素质型人才的培养。

1.2.2验证性实验的比例过高,缺少探究设计性实验

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旨在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实验教学作为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行生理学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基本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虽然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但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上不及探究设计性实验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探究性实验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血液凝固这个实验也仅仅是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受伤时血流为什么会停止?在受伤流血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止血?延缓和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有哪些?”等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及延缓和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在人体心音的听取、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等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心音听取、血压测量的方法,还要启发诱导学生探究设计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在人体运动前后的变化实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体征监测的临床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1.3中专学校生理学实验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3.1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呆板

生理学实验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处于附属地位,实验内容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按照实验指导规定的固定步骤进行操作,将得到的结果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对照从而得出“正确”与“不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中专学校素质型人才的培养。

1.3.2课时少,实践操作机会少

生理学理论课时44节,实验课时10节,课时少,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自然就少了,多数实验只能通过老师的演示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获取感性知识,无法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造成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差。也造成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低。

2改变中专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对策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实验教学模块,确定各教学模块的实训项目

传统的生理学实验内容繁杂枯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参考执业医师、执业护师及职业技能等资格考核要求,结合专业设置和课时安排,精简实验课程。将生理学实验课程分成常用实验器材的熟悉使用、动物实验、人体生理功能和指标的测定等教学模块,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出与临床工作紧密相连的各教学模块的实训项目。如常用实验器材的熟悉使用这一教学模块,可安排剪刀、镊子、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手术镊、动脉夹、气管插管、血管插管、解剖台、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肺量计、体温计、电子体温测试仪、视力表、视野计、色盲本、音叉等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动物实验这一教学模块,可安排实验动物的麻醉、静脉注射与取血以及导尿管插管、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动物手术操作训练项目;人体生理功能和指标的测定,这一教学模块可安排ABO血型鉴定、人体心音的听诊、人体心电图的测量、人体动脉血压测量、肺活量的测定、人体体温测量、生命体征的监测、视力与视野测量、瞳孔对光反射、声波传导测定等实训项目;与传统的实验课程相比,精简之后的实验课程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实验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可考核性等优点。

2.2改革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中专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必须改革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

199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彦通教授提出“Bus模式”教学概念之后,汪洋[1]、徐晖[2]等先后将“Bus模式”教学应用在相应的教学领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Bus模式”教学可用“定时定点、自由上下、终点检票”这十二个字概括。基于中专学校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入“Bus模式”教学,将实验室开放给学生,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按照要求循环讲授,必要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并提供指导。在生理学实验的“Bus模式”教学中,取消统一排课,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的做法,每个模块的实训项目,采用固定实验室、固定时间、固定实训指导老师、循环讲授、多次重复的方式即“定时定点”。周一至周日非理论上课时间实验室都向学生开放,每个模块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实训项目和实训时间,某一时间不方便,可以另外选择实训时间;每个实验开始前,学生先登录校内局域网“实验平台”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由实验老师根据预约情况开放实验室。有的学生一次无法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可以再次预约,直到熟练掌握为止,即学生可以“自由上下”。学生实训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参照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给学生累积相应的学分,有的学生经过多次实训才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教师根据学生最熟练的那次操作给学生累积相应的学分。到学期结束,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及累积的学分确定最终成绩,即“终点检票”。这一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在反复实践中得到提升,颇受师生的欢迎。

2.3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手段较落后,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在生理学实验的“Bus模式”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实验教学,把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加知识的储备量,同时,生动活泼的多媒体画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探索兴趣。如在做动物气管插管术这个实验前让学生观看人体气管插管术的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对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方法能够一目了然,学生的热情高涨,对施行气管插管术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问题:病人发生窒息、又没有外科医生在场的紧急情况下,有没有简易的办法用来改善病人的呼吸情况?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会有意外的收获,有的学生说用刀片快速简易消毒后在第2至第3气管软骨之间切开,有的学生说用碘伏在颈部消毒之后拿5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在第2至第3气管软骨之间插进去可以改善病人的呼吸……,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最后,教师做总结,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水平。

“Bus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是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探索。生理学实验的“Bus模式”教学使实验内容具有选择性、重复性、可考核性,使实验时间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当然,如何使这一模式更好地应用于中专学校的教学领域,有待笔者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汪洋.计算机基础教育“Bus模式”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9-31

[2]徐晖.“Bus模式”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J].学习月刊.2009,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