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小学生朗读方法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指导小学生朗读方法之我见

李光菊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257091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内容的理解,情感的表达,意蕴的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所以,本文将根据相关语文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阐述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小学生朗读的几种主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朗读小学生提示语想象语用训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特性,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情感的感悟和表达,意蕴的品位和赏析,语言的运用和积累,都是以读为重要手段的。要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以读为本,充分发挥读的多重功能。因此,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人物心理特点,入情入境感悟意境,体验语言情趣之美。

一、对话前面加提示语,理解人物心理特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作“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这需要朗读者理解文中人物心理特点,尤其是在以对话为主的文本中,理解人物的心理特点,在人物对话前面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是有效朗读的关键。

在我校编排的三下《语文与修身》课本第三单元《争论的故事》这篇文本第三自然段有这样的描写:哥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道……弟弟很不服气……在哥哥和弟弟说的话前面有“大声争辩”“很不服气”这样的提示语词,学生能根据这样的词语体会说话者当时的心情。笔者引导学生去掉提示语读人物语言,然后再加上提示语读人物语言,学生朗读的效果截然不同,后者的效果明显好于前者。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笔者引导学生在人物语言前面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提示语理解人物特点,一个同学嘲笑着说:“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一个学生语重心长地感慨:“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还有一个同学坚决地说:“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这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有了自己的独特体会,朗读也更加有效。

二、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入情入境感悟意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朗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朗读,有效地朗读,不是为了朗读而朗读,而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为了实现有效朗读,教师需要巧妙引导学生去想象画面,入情入境感悟文本的意境。在引导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文本的背景介绍、多媒体课件、文本语言品析,甚至是教师的范读都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文本情境。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特点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排比、比喻、对比等写作方法突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结合图片赏析,学生在朗读时,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仿佛自己看到了清澈的漓江之水,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块无瑕的翡翠。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产生心理顿悟,以体验带动朗读,引导学生想象文本画面,在切合文本的情境中感受作者情感,让文本朗读在这种入情入境的感悟体验中水到渠成。绘声绘色的朗读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体味作者的独特情怀。

三、引导学生仿写续写,体验语言情趣之美

读与写从来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部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朗读与写作亦是如此。练笔运用是学生有效朗读的体现。学生通过不断地朗读,产生较强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而学生的朗读是训练和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如果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一些文本进行续写和仿写,那么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有感情地朗读会自然流露出来。

在学习《天晴了的时候》这首儿童诗歌时,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借机引导学生按照诗人的方法对诗歌进行续写和仿写,学生写完后,将自己写的和诗人写的一起读,通过自己经历了续写和仿写这一过程,学生体验到了诗歌语言的情趣之美,在朗读时就能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朗读的方法尽管不尽相同,但是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所体现的感情,甚至还可以唤起学生读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杨丽英《让朗读精彩语文课堂》.2014,(3)。

[2]《叶圣陶论创作·写作漫谈》。

[3]《学习语法和培养语感——吕叔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