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多骶椎融合畸形1例考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先天性多骶椎融合畸形1例考察

米斌谢同金彭灿李豫皖施丽超尹甜吴辉吴长初(通

米斌谢同金彭灿李豫皖施丽超尹甜吴辉吴长初(通讯作者)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通过M008骶骨标本体质观测和影像学考察,发现该标本由7个椎骨构成,L5椎体后上部发育不全,前下部与S1完全骨化;骶岬平面前高出骶翼平面20.00mm,在骶岬右前有一增生性骨桥;S5-CO1已骨化;X-影像显示由上至下有6条横行的椎间钙化阴影;骶骨测量弓长(mm)145.00(114.50),长宽数112.00(105.16)。综合分析,该标本为一男性,属先天性多骶椎融合(腰椎骶化合并尾椎骶化)伴L5发育不全等多元先天性畸形。

【关键词】腰椎骶化骶骨变异体质测量

【中图分类号】R6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6-0381-02

在人体科技馆建设中发现一例7骶椎标本。有关腰椎骶化及骶椎腰化的临床资料已有较多报道,但7骶椎完全骨化的标本的确少见。考察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于长沙医学院人体科技馆异形标本展区(M008号标本)。采用非测量性观察、体质测量和影像解剖学方法,对比《中国人解剖学数值》进行综合考察,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2考察结果

2.1非测量性观察

标本为一成人骶骨,呈三角形,由7个骶椎构成(1.2%),已经充分腐蚀清洁干燥,表面光滑,结构完整。前正位观:盘面椎间完全融合,S1-S4垂直(16.4%),S5-S6弯曲向前;两侧各有5个骶前孔。骶骨背观骶正中嵴突出,骶管上口呈“V”字形,骶管裂孔为尖长形。骶骨侧面两耳状关节面对称,未见明显的异常。其底部两侧骶翼对称,前部光滑,外侧部粗糙;发现骶岬前缘高出翼平面20.00mm,骶甲右前有一片高28.00mm,宽20.00mm骨赘增生(与上位椎体形成骨桥连接);椎体上面向后下呈40°倾斜;表面结构完整;

2.2体质测量结果

采用马丁仪(±0.1mm)对骶骨径线、骶后孔、骶管裂孔与骶椎融合线等指标进行测量,对比《中国人解剖学数值》,结果见下表。

表1:骶骨的各径(mm)

表3:骶后孔间纵径(mm)

骶骨底指数=(骶骨正中矢状径/骶骨底横径)×100骶骨长宽指数=(骶骨最大宽/骶骨前弦)×100

2.3影像学观察

正前位X-线拍片影像显示大部小梁阴影清晰,压力与张力曲线展向自然。上中部阴影突出。由上至下有6条横行的钙化阴影,两侧5个骶孔阴影清晰可见。侧位X-线影像显示骶骨盆面垂直,小梁阴影清晰,发现骶翼平面以上有一有前向后倾斜的楔形阴影,轮廓清晰。

3分析讨论

根据以上综合考察结果分析,从骶骨各径线(表1-5)分析,初步认为系一成年男性骶骨[1]。弓长大于30.50mm(表1),说明该骶骨高度绝对值增加;长宽数112.00mm(表6),大于正常值6.84mm,应为“狭骶型”;纵弯曲指数比正常值小4.9mm(表6),表明为“直骶型”。根据非测量观察(图1)和X-线影像学结果(图2)分析,均支持该骶骨由7个骶椎构成[2],其中L5仅发生前部椎体,并直接与S1完全骨化,其上缘向前突出的副岬,而后部椎体和相关结构则发育不全;L5右上部增生性骨桥表明,可能还有与L4骨融合的趋势;此外,该标本也有S5-Co1之间完全性融合。综上所述,该骶骨为先天性多骶椎融合畸形(腰锥骶化合并尾椎骶化)伴L5发育不全等多元先天性畸形[3]。腰骶移行多引起脊柱和骨盆形态结构变化,有时会造成腰骶神经损伤,也是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4]。因此,本考察报告将为临床影像学诊断[5]与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1984,2:138-141.

[2]河北新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上册[M].1977,11,256-257.

[3]冯地忠,孟镔,倪跃等,骶骨变异1例报告.局解手术杂志,2006,151.

[4]郭世绂.骶骨畸形变异.解剖学报.第2卷,第1期,1957,1:75-89.

[5]侯黎平,崔洪鹏,阮狄克等.非矩形化Castellvi-IIIB型腰椎骶化侧位影像系列误判一例.中华外科杂志.2010,06,第48卷第12期.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