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曾军吴洁

/ 2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曾军吴洁

曾军吴洁

曾军吴洁

(德州市公路管理局陵县公路局,山东,德州,253500)

【摘要】文章从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和技术应用管理两方面探讨了公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针对公路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检查;桥头跳车;地基处理;路基填料

前言

近年来,我国交通网道路建设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的趋势发展。建设好高标准道路不仅是交通路网的需要,而且是对现代交通文明的重要诠释。通常未达标的公路不但会导致交通不畅、加快了车辆的磨损、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并且会降低道路使用年限,加大道路维修的费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很多,通常有原材料及建材产品的质量、设计功能的优化、施工的流程和工艺控制及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机械操作工艺、施工人员操作技能、监理公司人员素质及预控、监督等等。

一、抓好公路施工质量管理

1.1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

1)对于整体工程质量的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法人管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管理,通过各个部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确保公路工程质量。

2)法人组建管理机构:建立工程项目部、工程部、合同部等部门,工程部监督计划执行及工程质量控制,合同部负责监督计量管理,监督检查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人员的到位及合同执行情况。

3)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和责任制度,并明确各岗各职的职能,项目经理负总责,分析与审核相关技术报表或报告,总工则对整个工程的技术负总责,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依照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制定的质量管理目标实施,确保管理有效。

1.2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

1)施工前的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

2)工序检查及交接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的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现场监理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每一工序的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

3)各阶段的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依施工规范自检,经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项目施工。

1.3工程完工后质量管理

工程完工后主要由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的各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对个别未达要求的分项工程进行整改。

二、加强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管理

2.1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

在施工现场中各种材料都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钢筋、水泥、成品以及半成品等必须有厂家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而且需要做到现场材料随时可查阅相关资料。

坚决执行原材料检验制度,砂石等材料由质检人员定时、定期抽检。在送检验的各种材料、试验配合比的过程中,都需要有现场监理员见证取样、送检测中心办理签验手续,以确保材料检验值、配合比用量的真实性。

2.2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保证施工机械良好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想让自己的企业立足于不败之地,施工企业就必须树立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要加强质量工作的管理,抓好各项技术和岗位培训,综合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充分发挥机械作业的优势,在使用间歇要勤检修,保证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状态,为实现公路施工质量优良创造条件。

三、列举施工过程中主要的质量通病的防治对策

3.1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防治

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生,避免水分蒸发过快;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不均匀现象。

3.2路基“弹簧”的防治

1)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

2)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路基50cm以下:;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等,由监理人员依规进行现场取样检测试验,待检测结果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

3.3防止桥头跳车的技术措施

1)具体做法

在施工过程中,结构物施工所需场地,尽量不占用路基填土范围,确实需要者,应突出一段满足路堤大型机械施工所需的最小作业段,并应加宽背后填土的宽度,以利压路机横向碾压。对于柱式或肋板式桥台、立柱、肋板施工完成后,先回填台背后施工台帽,以便压路机通过柱间压实回填料。台帽施工可不设支架,在填方顶面直接架设模板浇筑混凝土,锥坡填土应适当加宽,并消除多余土方,以保证浆砌片石护坡的坚实稳定。与已完成的路堤相结合部位,复查其压实是否合格,若在预留的结合部位压实度不合格,则台背回填应延长至结合部位合格范围,然后挖成台阶,台阶高度小于30cm,长度应大于50cm。

2)地基处理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完善的地基处理方案,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法要将工后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施工时要做好沉降观测,并根据沉降的实际完成情况,来确定开始镇静自若路面的时间。

3)台背或路基填料材料要求

选择了压实快,压缩性小,透水性强的材料,如碎石土、卵砾石及砂砾土等,并要求填料级配适当。采用非透水性土,当为粘土或粉质土粘土时,掺入灰剂量不小于6%的Ⅲ级以上石灰进行改良;当为塑性指数较小的砂土,按《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3.4沥青砼路面不平整的防治

1)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

2)现场应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不在途中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

3)严格控制路面结构层的平整度,加强工序间的检测交验制度的管理。

4)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压温度,合理地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型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

5)在摊铺机前有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

四、结束语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在不同阶段工程管理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公路项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以及参加建设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把材料关。使项目工程施工多、快、好、省地实现施工目标,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OTGB01—2003)[S].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