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的患者的护理

/ 2

睡眠障碍的患者的护理

张艳

张艳(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医院16371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324-01

1护理评估

对睡眠障碍患者的评估应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心理和药物史,以及睡眠日志等,有的患者还需要接受睡眠多导监护仪的测试以及其他睡眠生理功能的检查。对睡眠的评估不能简单地问患者“昨晚睡得怎么样?”,而是必须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入睡困难、早醒、再次入睡的难易度以及次日的精神状况等。

2护理措施

2.1对失眠患者的护理对失眠患者的护理重在心理护理,通过各种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认识失眠,纠正不良睡眠习惯,重建规律、有质量的睡眠模式。

(1)消除诱因:对于由于心理因素、不愉快情绪导致的失眠,心理护理的重点在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护患间的理解和沟通,了解患者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运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认识心理刺激、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使患者学会自行调节情绪,正确面对心理因素,消除失眠诱因。

失眠患者由于过分担心失眠,常常造成焦虑,结果越加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失眠的诱因之一。对这样的患者,需要使用认知疗法,帮助其了解睡眠的基本知识,如睡眠的生理规律、睡眠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睡眠时间的长短,失眠的原因和根源是什么,并帮助患者达到以下几点:对睡眠保持符合实际的期望;不把白天发生的不愉快都归咎于失眠;不试图入睡;不给睡眠施加压力;一夜睡不好后不会悲观;学会承受睡眠缺失的后果。以引导患者认识睡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眠,消除对失眠的顾虑,解除心理负担,纠正恶性循环状态。

(2)睡眠卫生宣教:教会患者自我处理失眠的各种措施。包括:①生活规律,包括三餐、睡眠、工作的时间尽量固定。②睡前两小时避免易兴奋的活动,如看刺激紧张的电视节目、长久谈话、进食等,避用浓茶、咖啡、巧克力、可乐等兴奋剂。③白天多在户外活动,接受太阳光照。④用熟悉的物品或习惯帮助入睡,如听音乐、用固定的被褥等。⑤使用睡前诱导放松的方法,包括腹式呼吸、肌肉松弛法等,使患者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⑥营造最佳的睡眠环境:避免光线过亮或直射脸部;维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噪音干扰;选择合适的寝具。⑦镇静催眠药物的正确应用。

(3)重建规律、有质量的睡眠模式:刺激控制训练,属于行为疗法的一种,主要是帮助失眠者减少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和建立规律性睡眠一觉醒模式的手段。具体方法为要求患者做到以下几点:把床当作睡眠的专用场所;感到想睡觉才上床,而不是一累就上床;不在床上从事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书等;睡不着或无法再入睡(无睡眠20分钟后)时立刻起床到另一房间,直到睡意袭来再回到来上;无论夜间睡眠质量如何,都必须按时起床;避免白天睡觉。这些方法看似容易,但患者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因素往往不能完全做到,因此需要护士有规律地随访、督促和指导。

另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为睡眠定量疗法。失眠患者常常是在床上待很长时间,希望能弥补一些失去的睡眠,但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因此睡眠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教导失眠者减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限制待在床上的时间,重点在于拥有有效的入睡时间。具体方法为:如果患者每晚在床上时间是9小时,但实际睡眠时间为5.5小时,即通过推迟上床或提前起床来减少患者在床上的时间至5.5小时,然后将患者上床睡眠的时间每周增加15分钟,每晨固定时间起床,以保证在床上的时间至少有85%~90%用于睡眠。这种方法可使轻度患者不断改善,获得较好睡眠,但这种方法的代价是睡眠时间的相对减少,另外也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

2.2对其他睡眠障碍的护理对嗜睡、发作性睡病、睡行症等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主要在于保证患者发作时的安全、如何消除或减轻发病的诱发因素以减少发作次数以及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恐惧心理。

(1)保证患者安全:对家属和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其对该病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有效防范意外的发生。对于睡行症患者,要保证夜间睡眠环境的安全,如给门窗加锁,防止患者睡行时外出、走失;清除环境中的障碍物,防止患者绊倒、摔伤;收好各种危险物品,防止患者伤害自己和他人。嗜睡、发作性睡眠患者要避免从事可能因睡眠障碍而导致意外的各种工作或活动,如高空作业、开车、进行带危险性的操作等。

(2)消除心理恐惧:多数患者和家属对异常睡眠、发作性睡病等都带有恐惧心理,甚至有带迷信的看法。因此对此类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详尽的健康宣教,帮助他们认识该病的实质、特点及发生原因,以纠正其对该病的错误认识,消除恐惧、害怕心理。同时又要客观面对该病,做好终身带病生活的思想准备。

(3)减少发作次数;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和探索疾病的诱发因素,尽量减少可能诱使疾病发作的因素,如睡眠不足、饮酒等。另外,建立生活的规律性,减少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紧张,白天定时小睡等,都可使患者减少发作的次数。发作频繁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药物,也可达到减少发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顺花,郑红.老年期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4期.

[2]黄颜.睡眠障碍的性别差异研究[A].第2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