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刍议建筑设计

梁树林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量也相应的上增,因而城市住宅小区建设也处于空前的高涨时期,如何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求是建筑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完善。因此,探讨和研究建筑设计意义重大。

关键词:建筑设计;构成要素;基本原则;方法概述;发展方向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建筑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风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在不断的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对建筑设计终极意义的思考和对建筑设计风格不断创新的追求,在一次次成功或是失败中总结得失,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建筑观。

1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般来说,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往往包括以下数个方面。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时应当考虑的第一要素,这包括建筑的基础用途与建筑的基础构型。第二个方面是建筑建设时所利用到的相关建设技术和施工技术,这是建筑设计人员将自身想法转换为建筑实体所必须采用的基础方法,这往往包括建筑建设材料,建筑自身结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自身操作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在建筑动工之前,建筑设计师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第三,资金合理性,无论是从建筑动工前的总体设计,还是动工时的施工技术与人员问题,相关的建筑设计师都需要对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在保证建筑的基础用途和施工技术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减少不必要的相关开销,提升建设资金的利用率,尽量降低建筑的成本造价和施工成本,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创造更大的市场经济效益。第四个方面则是建筑的艺术形象,这往往反应了建筑设计师自身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现在当今时代建筑设计领域人们对建筑设计师较为关注的重要因素。建筑的艺术形象通常包括了建筑单位或是建筑群体的模型构建,建筑物内部的细节处理,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匹配度,以及建筑自身内部与外部色彩的和谐程度及相关搭配等等,好的建筑设计师往往在保证前三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下,充分把握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内涵,进而反映出自身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的艺术效果。

2建筑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是指对任何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从综合出发,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回到综合。

2.2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兼顾未来,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2.3综合性设计与统一性原则

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同样也应当注重对其基础功能、自身结构要素以及内外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在综合性考虑的基础上,将建筑物的不同结构部分及相关要素进行合理且针对化的应用,同时对建筑物每一部分进行综合化的分析,最后再根据相互之间的比较从不同角度对建筑加以重新更改和整合,最终达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能够相互统一的优秀目的。

3建筑设计中常用方法概述

当前时代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最常使用的方法即为平面功能法。这种方法要求建筑设计师立足于建筑使用者的基本角度,通过对建筑使用目的和基础功能全方位的分析与理解,从更为完善地满足用户使用功能的角度进一步出发,最终对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平面功能更为完善地进行组合与设计,并加强对建筑设计的空间概念等环节的综合考虑。从建筑使用意义来看,建筑平面设计的好坏将会对整个建筑的使用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效果。要想更完整地设计出建筑的科学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师可以利用流线分析模式,比如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这一公共建筑建设完成后,针对建筑的使用者的使用流线之间的关系、个人私密性、密集人群安全设计等方面进行不同功能平面的组合,从而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稳定的公共建筑。这些问题都是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更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更是因为各个单体建筑并不是孤立的,所以再大量的群体建筑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也将更注重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并作为总体的设计和研究方向。使每个单体建筑之间有着一种清晰地、明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达到让设计出的建筑物能够更为完善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4现代建筑设计思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倡导绿色节能环保的相关意识,建筑设计行业也对于相关的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思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而言,我们能够进行合理的展望。就像是日本国民的建筑领域中比较推崇宁静和朴素的建筑风格一样,中国建筑思路也会在21世纪更为百花齐放,不管是小巧玲珑、宁静舒适的小型建筑设计,还是气势恢宏的大规模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思路都会在继承现有的传统思想上往更为完善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上也呈现出了这一点通过融合中西不同的设计思路和风格,最终将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独特化、富含自我魅力的艺术设计思路和建筑设计形象。而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也将终究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旋律。

5结语

建筑是经济、技术、人文、艺术、历史等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是不同生活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建筑师的意义就在于运用专业知识,以创造性的思维联系历史和未来,使多种趋向中未成型的选择更加接近于社会。建筑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建筑设计师要在满足建筑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加强对设计质量的把握,遵循建筑设计的原则,设计出实用舒适的建筑,满足人们的居住物质和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希军.浅谈建筑设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7).

[2]杨焰文.基于全过程设计管理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考[D]。广州太古汇项目为例[J].南方建筑.2013(6).

[3]侯学良,贺全龙,金维兴.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互适性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6).

[4]宫宇地一彦.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拓展设计思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