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研究

杨晓翔

云南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随着艺术设计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开展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时,需要立足当下,用战略性的目光去看待其未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融入创新元素,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教育培养机制

当前时期,艺术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如何有效地提升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成为艺术设计教育从业人员必须要思考或解决的问题。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在很多层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阻碍着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如何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该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非常紧迫的问题。

一、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对所养出来的人才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曾经有过激烈的讨论。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和修正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市场、设计机构、教育领域的交流非常紧密,业界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在他们看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具备艺术和科学素养,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自古以来,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非常的紧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也都是科学家,比如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首先要关注艺术素养,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与此同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寻找契机,渗入创新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提升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最终促使学习者既具备艺术和科学素养,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创新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要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

1.加大创新意识的培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强调科学性和创新性,摈弃以往的教育弊端,引导学生系统地研究设计创新方法和创新思路。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是创新型的,课程设置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使学生能动的学习。艺术素养的提升则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开拓眼界,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促使学生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设计与创造。

2.准确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或方向。要做到准确的把握艺术设计发展的方向,必须要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因为新的技术会促使艺术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比较大的变化。当前,科学技术正在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艺术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正随之转化。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地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考虑新知识的结构变化,准确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趋势或方向,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新技术条件下适应未来的发展。

3.关注学科交叉、提升综合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不断引入计算机软件、高技术工具等手段,让学生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等内容,加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能够融合或创新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的能力。当下,艺术设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设计表现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要求设计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设置一些选修课程,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面的拓展,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或层面的理念和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时间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形成创新意识,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满足社会需求。

4.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的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表现能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文化修养,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现行的高考选拔机制,大都只重视对学生绘画能力的考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低,考生普遍存在着偏科的问题,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现行的艺术高考制度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在进行人才选拔时,需要分清考察的重点。对学生的设计知识进行考察时,需要对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等进行权衡;在对学生的文化课知识进行考察时,要重点对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关注,现在已有许多院校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或尝试,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只有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我国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面才会有更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这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必须进行反思,要针对现实的变化对传统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进行思考,厘清专业教育发展中各个层面的问题,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加大或重视学生创新思维或素养的积累,有效地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培养出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永宁邸小松朱华谈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4):60-62。

[2]张馨予马禄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23):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