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关键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关键点分析

闭福刚

广西科源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水利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我国农业从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化方向转变。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革,采取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总结了我国水利工程灌区的常用方式,并总结了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希冀能够提升我国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0引言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因此采取具有节水功能的灌溉技术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为了保障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节水灌溉技术必定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此,水利部门需要强化节水灌溉技术的提升,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帮助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取得较大进步。总之,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不仅是坚持环境保护政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本文简述了节水灌溉的具体涵义,总结了我国农业种植常用的节水灌溉方式,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具体内容如下:

1农业节水灌溉简介

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主要包含粗放式的灌溉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两种,前者属于传统灌溉技术,后者属于新型灌溉技术。节水灌溉能够按照农作物的需水情况、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温度等对农作物进行适量灌溉的一种方法,该灌溉技术能够在确保农作物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选择一定的灌溉设备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使其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为农业创造最佳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在对节水灌溉进行理解时,不能将其简单理解成一种减少灌溉用水量的灌溉形式,其实质上能够利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对农作物进行针对性灌溉,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无益耗水,提升农作物对土壤以及降水的利用率的综合性灌溉方式。分析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农业灌区工程,最主要的节水途径包含渠道防渗、推广喷、管道输水、微喷等。从农业灌区长远发展来看,需要强化饮用水管理、科学、合理使用水资源,尽量培养节水型农作物,从根本上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节水的目的。

2水利工程灌区节水灌溉方式

2.1渠道输水灌溉

渠道输水灌溉属于传统灌溉方式之一,其对水资源的利用系数在0.4~0.5之间,因此大部分水资源会被中间过程损耗掉,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采用渠道输水灌溉时,大量水资源会损耗在渠道当中。随着渠道防渗技术的发展,其有效提高了灌溉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相比于传统渠道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了50~70%。此外,渠道防渗技

术的使用,不但能够提高渠道输水灌溉的水流速度,还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率。

2.2喷灌

喷灌也属于农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水利灌溉技术之一,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80%,这样一来,喷灌方式相比于地面灌溉而言,能够大大提升水资源的应用率。农作物采用喷灌技术时,其作物能够出现20~40%的增产,这主要是因为喷灌的方式取消了农渠、灌沟等形式,增加了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此外,喷灌方式能够保证农作物得到均匀灌溉,土壤在种植过程中不易出现板结问题,能够更好地完成保苗工作。农民选择喷灌的方式,不但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降低田间渠系建设、管理,还能够降低农民灌水所需要费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以及机械化管理,降低了过量灌溉出现土壤板结的问题。分析我国农业常用喷灌方式,其主要包含管道式、卷盘式、平移式以及轻小型机组式等等。

2.3滴灌

滴灌主要是指采用塑料管道直接将水输送到农作物根部实现局部灌溉的一种方式,主要被应用在水资源缺乏的区域,其水资源利用率较高,能够达到95%。相比于喷灌而言,滴灌更加具备节水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做好施肥工作,能够明显提高肥效。滴灌还可以被广泛应用在果树、经济作物、温室大棚等农作物的灌溉当中,缺水区域可以大面积应用。当然,滴灌也具备一定的缺陷,比如灌溉所用的滴头容易出现堵塞或者结垢等问题,因此需要做好水资源的过滤工作,避免造成滴头堵塞。

3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其灌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为了对我国传统农业灌溉技术进行创新和改进,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断突破,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农业当中。全面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情况,需要相关人员研发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灌溉技术,在满足农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更新的同时,还需要对节水材料、设备进行不断完善,积极使用高智能型的环保材料,使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继续努力。

3.1完善灌区渠系建设

针对灌区渠系存在的水资源渗漏问题,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按照水利工程灌区的现状,强化渠道衬砌力度,完善水利工程灌区渠系及相应的配套措施,设置水量测试设施,降低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渗漏问题,坚决杜绝跑水、漏水等问题的出现,提升渠系用水的利用率。

3.2发展井库联合调度

随着黄河水流调控力度增加以及降水量的降低,我国工农业用水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灌区可以使用的地表水资源被工业和生活用水所共享,所以在发展灌区时,需要按照区域水资源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水资源灌溉光是,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实现灌区内部水资源的优化,逐渐向着井库联合调度的方向发展。

3.3强化渠系调整及管理

我国水利工程灌区大部分都具有约30年的历史,属于老灌区。农民为了方便用水,一般都想要在干渠上边直接开口建闸,自己分水,甚至还有部分农民想要独自建闸分水,这样一来,虽然部分农民用水方便了,但是会给水渠中水资源分配、调度、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出现水资源浪费,水费征收困难。想要有效改善老灌区发展现状,需要强化管理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完成渠系调整以及合并工作。

3.4加大培养和吸收专业人才的力度

人才对灌区节水技术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加大对节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制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输送人才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开创祖国的水利事业。从长远看,专业人才是灌区节水技术的根本。

3.5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灌区节水的经验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因为在水资源分配和整个灌溉环节的及时监控和调节上的最优化,避免了人力管理的不科学和不公平性,使水资源最合理的被应用在灌区工程上,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保障了生态环境效益。这些经验和技术,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目标。

3.6搞好土地平整,改造沟、畦尺寸

地面灌溉技术与质量的好坏会受到土地平整度的影响,此外土地平整度还会对灌水效率、灌水时间农作物节水增产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想要做好灌区的改造工作,需要提高土地平整度,提高灌溉效率。另外,可以根据土地平整程度,可以将长畦改为短畦,将宽畦改为窄畦,从而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灌区的整体效率。

3.7以局部湿润灌取代面灌

面灌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流失,而局部湿润灌溉,不但能够降低土壤蒸发量,还能够提升田间土壤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改善农作物种植土壤的通透性,帮助农作物顺利扎根,从而吸收深层土壤水分,不但能够实现水资源的节约,还能够实现增产的目的。

3.8发展间歇灌溉

间歇放水方式会使水流呈现出波涌状,从而利用土壤空隙实现自动封闭,并在土壤表层形成封闭层,增加水流速度。相同水量时,若选择间歇灌水的方式,其水流速度是连续灌溉水流速度的1~3倍,同时还能够降低深层水资源渗漏问题,提升灌水均匀程度。

4结语

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不但能够增加我国农业的整体效益,还能够为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水资源节约措施,不但需要立足在成本、效益之上,还需要积极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让农民心甘情愿参与其中,发现节水灌溉的优点以及为农民带来的整体效益,从而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伟利.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J].河南科技,2013(2).

[2]于抒丹.灌区水利工程改造技术措施[J].科技尚品,2014(4):65.

[3]郭伟利.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J].河南科技,2013(1).

[4]李洪明.关于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8).

[5]贺峰.农业节水灌溉中的节水技术措浅谈[J].青海农林科技,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