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分析

韩阳恩(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农场职工医院155620)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分析

韩阳恩(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农场职工医院155620)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050-01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子宫内膜炎确诊后,给予抗炎+人工周期治疗。结论对子宫内膜炎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效果明显好于采用传统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方法,因此采用抗炎+人工周期配合阴道冲洗上药等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炎是治疗子宫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炎急慢性

子宫内膜炎是妇科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子宫内膜炎分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急性盆腔炎的部分,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就会转变成慢性子宫内膜炎,其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月经不规则以及月经稀少,甚至于过早闭经、分泌物增、反复发作的下腹痛或坠胀感等不适症状,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以性传播疾病为多见,用药又有特异性,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对症、不规范,急性炎症可转为慢性炎症,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因此,在子宫内膜炎症的急性期是将其彻底治愈的关键,可喜的是许多医生已经认识到了一点,急性子宫内膜炎基本上都得到了及时治疗,使其转为慢性炎症的可能性逐渐减少,相对由其他原因(如宫内节育器、宫腔操作、阴道炎症的逆行性感染等)引起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在增多,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年轻化趋势,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一、急性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子宫内膜层的急性炎症。常见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淋球菌、衣原体等。

(一)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有时起病急,恶寒甚至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宫颈口堵塞者可无阴道排液增多。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略增大、质软、压痛,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混浊臭味分泌物流出。

(二)急性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案及原则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官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为宜,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4)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检查,以防炎症扩散。

2.药物治疗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类等。因女性生殖道炎症常伴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用药方案可参见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3.手术治疗

(1)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应在应用抗生素48~72小时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2)宫腔积脓者须扩张宫颈口引流脓液,并应进一步排除肿瘤病变。

4.中药治疗主要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物,可提高其他疗法的效果。

二、慢性子宫内膜炎

慢性子宫内膜炎较少见,往往合并其他部位的炎症。可因子宫内膜失去其自然防御机制、病原体作用时间过长或治疗不彻底等引起。老年妇女以及有胎盘长期残留、输卵管炎、阴道宫颈炎症和子宫黏膜下肌瘤、息肉等患者较易发生。

(一)临床表现

1.可无任何症状。

2.可有少量或多量血浆性、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伴或不伴下腹坠胀;一些患者可出现子宫不规则出血或闭经。

3.子宫正常或增大,有触痛。宫旁结缔组织可有明显增厚,或可扪及附件的炎性包块。宫腔积脓者可见恶臭分泌物排出。

(二)治疗方案及原则

1.抗生素控制感染。

2.手术取出节育器、残留胎盘,治疗黏膜下肌瘤、息肉。

3.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可扩宫口以利引流,亦可加服少量雌激素。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334.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14-1215.

[3]徐增祥,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5,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