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潜在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潜在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李丽艳

李丽艳(沈河区滨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001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264-02

【摘要】目的评估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策略与防范措施,保障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方法分析护理风险存在的因素,查明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责任到人制度。结果护理人员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其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以及主动服务的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医疗事故大大减少,患者满意率得到很大提升。结论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潜在风险的评估,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及差错,提升门诊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率。

【关键词】门诊静脉输液潜在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是门诊护理操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优点,是门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静脉输液操作是侵入性操作,涉及到很多环节,而且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容易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同时门诊静脉输液面对的人群比较复杂,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以及交叉感染。所以,我们应加强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控制以及相关安全管理,保障门诊治疗的安全可靠。

1、风险因素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门诊医学的不断扩展,门诊用药范围日趋广泛,药品种类不断增多、药品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医护人员在门诊输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护理因素

(1)进行输液治疗时不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使患者伤口或针孔处受到污染,导致众多感染性事件发生。

(2)没有严格实施二人查对制度和三查七对制度;忽视医生嘱托或核对医嘱时出错,且出错后没有及时更正出现的错误,还有就是配药时粗心大意,导致张冠李戴,这种错误导致的后果是及其严重的,轻者有可能只出现轻微的并发症,重者有可能造成残疾,甚至是危及生命引发医疗纠纷。

(3)药品配伍不合理,严重违反药品配伍禁忌原则,造成药物间不良化学反应,使药品失去原有的化学性能,失去了对相关病症的药效作用,导致患者延缓康复,或者是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4)对患者及家属隐瞒用药,即在患者不理解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不执行告知义务,而直接给予患者特殊用药,事后造成患者及家属不认可事实而产生各种纠纷。

(5)对于可见的,对于未溶颗粒、药品结晶以及配药过程中带入输液瓶中的胶塞、安瓿碎屑等可见的静脉输液微粒置之不理,同时忽视静脉输液微粒的存在,造成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引起患者及家属的极度不满。

(6)未按医嘱进行输液速度的调节,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造成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最终引发各种护理纠纷。

(7)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在执行护理的过程中缺少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且护理态度较差,造成患者及家属不同程度的误解,严重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

1.2患者因素。

患者不遵医嘱,随意调节液体输入的速度;同一医院出现姓名相似或重复的患者,造成医护人员的混淆。

1.3其他因素。

医生处方字迹潦草,导致配药人员难以辨认而出错;门诊病患较多,患者由于长期等待而导致心情浮躁、反复询问,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造成护士心理状态失衡;配药室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漂浮芽孢及细菌,造成药液污染。

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2.1评估护理流程中用药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存在因素,找出相关的解决方案。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组织,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总结预防护理风险实施成果。

2.2定期组织大家学习相关药物说明书,使大家熟悉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科室护理人员药物知识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如:

(1)合理控制液体输入速度,密切观察整个输液过程,若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或过敏等症状,应及时对输液速度做出调整。

(2)护士应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不断熟悉穿刺方法,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保证穿刺过程的一次性成功。

(3)掌握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以及配伍禁忌,降低药品配伍的相关护理风险。

2.3用药前须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以及用药史;加强护患沟通,保持护患之间的融洽关系;告知病人输液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提醒患者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并嘱患者有任何不适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4密切注意病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特别是用药的半小时之内,一旦发现任何不适,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2.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注射器的使用制度,避免重复使用,要防止残留药液与配置药物之间产生配伍禁忌,在更换输液瓶时,应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间隔和顺序,以免输液管内的药物发生反应,特别要注意中药制剂和喹诺酮类药物不能与其他药物一起输入;药物应该现用现配,严格无菌操作,使输液的每一环节环环相扣,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治疗室要定期消毒,确保环境的合格;严格查对制度,对病人身份至少要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确定,查对时尽量由能说话的病人或亲人说出自己的姓名,输液人员在收药加药时严格要求签名并注明输液时间;护士、医生、药师、收费员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

2.6做好护理记录及保存工作。护理记录对于医护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护理记载,具有调查研究,教学资源以及评估病人等意义,同时也是相关法律依据。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用药情况、疾病诊断以及输液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和相关处理方法等详细记录,记录应确保真实准确及完整,同时还应做好护理记录的保存工作,为维护护患权益留下有力依据。

3、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门诊输液环境,提高医院的信任度和患者满意度,就离不开人性化的护理管理与护理策略,同时,也要增强门诊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护士个体主观能动性,以便更好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汝霜.输液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9(5C)1381-1382.

[2]井月秋,李娟,常仁翠,等.保健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护理需求调查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57-58.

[3]鹿丽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与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7):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