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导学案提高课堂质量——政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重用导学案提高课堂质量——政治高效课堂之我见

张旺

广东惠州市惠阳崇雅中学高中部张旺

时下,实现高效课堂,正是我校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同时它也是教育界最热点的话题。政治课堂长期以来说教的教学方式太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在各学科的学习兴趣调查中,政治在九个高考文化学科中排名靠后。所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提高政治课堂质量,实现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政治教师的梦想。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无疑是一种最积极的课程改革。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进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重在操作,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九元”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0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在高效课堂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说与做,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交流去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亲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才是真正着眼与学生终生发展的有效策略。在这一整体性操作中,导学案的运用就至关重要。我校在贯彻高效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载体的使用上已渐趋成型,那就是导学案和校本教材。对于它们的功能,我们可以这么看:导学案是每一堂课必须用的,叫“正餐”;校本教材是给学生的辅导资料,叫“自助餐”。学生学习情况各有不同,但我们要有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意识。导学案要用好用足,这是重用,也是原则;校本教材要活用。那么如何重用导学案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么做的:

一、要高度重视编制导学案的工作

我们如果把导学案理解成一般性的市面上卖得畅销的课堂训练册子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是编训练册我的看法是:人家商业化运作的资料肯定质量要好多了,这不是贬低我们教学一线教师的能力。因为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投入问题———一个是人力成本的投入,我们要教学,我们没那么多的人特别是没那么多的时间去编写;二是物质成本的投入,我们没有相应的资金保障,没有资金去收集相关资料及其他必要的研究投入。所以,我们编写的导学案在定位上不是商业资料这一类。那它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它是实践高效教学课堂的学案,是基于课堂教学需要而设计的供学生学习每一个课时有效使用的学习之案。它肯定不等于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案。导学案编写的理念一定得把学生的因素考虑进去,要让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这一堂课的学法、明确这一堂课的考点。导学案编写的理念可以理解为“以生为本”。编写理念明确好后,还有一个环节很重要,那就是人员要集中,最好是备课组为单位,全员参与编写,而且要统一思路,否则各编各的,各唱各的,那就全乱了。要拧成一股绳就是要编写教师间多碰头、多沟通,多合作。只有老师们团结一致,导学案的编写才会顺利进行下去,导学案的使用才会在课堂教学中不折不扣的进行下去。

二、要把握政治学科的特点,规划好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我们要理解学生学习政治的现状,要让导学案在内容上不要太难,要循序渐进,重在诱导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培养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不能施压太重,要在结构规划上下点功夫。我的做法是:政治导学案的编写可以跟其他学科有相同的地方:分为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个部分。但是又要有学科特点,第一,我们要编写好改堂课的学习目标,你不强化目标学生是很难明确的。这虽然是细节但很重要,我们高校课堂在这一点上又可以理解为目标教学。第二,区分好三案的难易度。不要设计成试卷那样:“越往后越难”———试卷往往压轴题是问答题,比较难做,学生普遍这么反映的。那我在编写中就是将“难题”编在中间,而且只有一个问答题,以探究案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一框题《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一部分的就是预习案,就是一些填空题,它只需要学生看书就能做好;第二部分就是探究案,是一个问答题,这个题是这样设计的:“【合作探究】对于调整法定节假日,缩短“五一”假期,并增加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法定节假日,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发达,应该多过洋节,因为洋文化比我们的好;有人则认为,目前传统文化需要保护,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是一举两得。辨题: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增加民族节日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对于这样一个辨析题学生是会有话说的,因为做了前面的预习案,他就知道“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也不是“增加民族节日”。这种“难题”实际上是“易题”。第三部分的训练案我将它设计为6—9个单项选择题,这样学生就不会以为到后面“难”了,他们很有兴趣做选择题,政治高考要考啊,再说量不多,题不难,他们练完有成就感啊!我们的政治课堂质量、高校教学的进行实际上在老师们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就已经“编”出来了!

三、要在课堂教学中活用导学案

我们再怎么说导学案编写的出色,还是不如使用的出色。就像教材是同样的教材,看的人不同,学知识的效果还是不一样。所以在高效课堂实践中我们政治老师要更具有开放性思维,不能被一案所“困”。那就要活用,怎么活用?我的做法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高效课堂来“解救”我们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从而不断提升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质量。对于预习案,既然是填空,简单,我就可以在上课开始让学习小组推荐代表把它朗读一遍,即训练了学生读,又对了一遍答案。除了朗读这一方式,我还可以抽取其中的重要知识点,让学生上黑板填空书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点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书写、动手的能力。对于训练案,既然全是单项选择题,简单,可以跟上面讲的探究案同样处理。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政治老师一定要备好题,特别是单项选择题的一些做题方法,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备好,这样在学生有“难”的时候,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出色的当好学生的“顾问”。必要的时候,在学生学到某个知识点,做一些相关题目训练时,先让小组学生谈做题的方法,这种“兵教兵”的做法就是我们高效课堂的做法之一,改变了过去政治老师讲题目,“一灌到底”的作法。那种灌输式评讲题目的后果是学生不一定真的理解做题方法,学生甚至畏难,缺乏做题的兴趣与动力。现在,在我们的高效课堂模式下,师生真正互动、生生真正互动,大家讨论、交流,最后与老师一起归纳出有效的方法。这样,在使用导学案中,在真正的高效课堂中,在重在具体操作的层次上,我们的导学案就由看似死的导学资料“活”了!

四、要重视对学生导学案的使用监督与评价

任何资料,只要是给学生用的,如果没有监督与评价是很难保证质量的。这一点上,我们政治教师尤其要重视。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导学案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这么做:第一,下课后老师应将全班或指定几个小组的导学案上交检查,对学生做的有误的地方进行纠正,要求老师应及时批改,最好打上分数或者等次并尽快将导学案发回给学生,因为下来马上就要用。这种办法是常规方式。第二,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要学生打开该课内容的导学案,教师在教室中巡视一圈,基本可以逐一审阅。这种方式比较好操作,也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教师不是不下讲台的“教授”。第三,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在黑板书写导学案中的填空、或者探究题、选择题答案,这一过程可以纳入小组评价中。我们高效课堂要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他所在的小组就是一个共同体,他要为小组多“挣”分数就必须落实好导学案。我们一般在开始阶段是发“高效课堂”小票,各班安班主任布置都有制作各个学科的高效课堂小票,这是一张“得分”凭证,各科汇总就成为该小组的总成绩。月总成绩排在第一、第二名(各班一般为8—10个组)者,会有机会在次月初的升旗礼中受表扬,并且走红地毯———“星光大道”。这对学生的触动是相当大的,而这种监督与评价却和导学案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是我们对政治高效课堂的一种具体操作!这才是政治的本色!

不管怎么样,我认为政治高效课堂的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质量,在导学案的运用中就大有文章可做!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认识:优质高效课堂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挑战。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深入挖掘、透彻理解,没有对学情的深入洞察,没有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仅仅凭借备课中的预设,生硬的“照读”备课,无视课堂鲜活的生成和课堂的多变性,就难以实现“以学定教”,就不能实现“精讲点拨”的要求,当然就无法实现课程改革要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更应毫不动摇的推进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学,更应毫不动摇的重用导学案提高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