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的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的对比

张来凤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161046)

摘要:目的对比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鼻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普通X线平片诊断,观察组采取CT检查技术诊断,对比效果。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准确率(20/20)为100.0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11/20)为55.00%,观察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T诊断鼻骨骨折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X线诊断,在骨折类型、范围、程度诊断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普通X线;CT;鼻骨骨折诊断

鼻骨属于薄层骨质,且鼻骨表面突出,在受到外部打击时容易发生骨折。调查显示,交通事故、坠落伤、打斗致伤是引起鼻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普通X线是诊断鼻骨骨折的传统方法,漏诊率较高,诊断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本文纳入40例鼻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对比普通X线和CT检查在鼻骨骨折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鼻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符合鼻骨骨折的相关标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无位移线性骨折(中、下段)或粉碎性移位凹陷。观察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4.57±2.84)岁;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4.65±2.76)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取普通X线平片诊断,使用仪器GMM560mADR拍片机,取仰卧位,头部保持侧位,同时抬高对侧胸部部分,弯曲对侧肘部,手部握拳支撑下颌,头部矢状面保持与摄影床面平行,瞳间线保持与摄影床面垂直;知道患者调整视野,使鼻根下方2mm位于视野中心,中心线与摄影床面垂直,分别拍摄左右两侧;参数设置:50~60kV,4~6mAs。

观察组:采取CT检查技术诊断,使用设备CT/GEDR,SOMATOMDefinition/Definium6000,对患者进行骨算法高分辨率容积扫描,重建横断面与冠状面,必要时还应重建矢状面;具体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320mA,球馆旋转时间0.6s/360°,探测器准直16mm×0.6m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鼻颌缝上方至硬腭上方;MPR重建参数:横断面基线为听眶下线,冠状面基线为垂直于听眶,层厚1mm,增量1mm;重建范围:鼻尖至视神经管。

1.3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百分比,X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各项观察指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20/20)为100.0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11/20)为55.00%,X2值等于11.6129,P值等于0.0006,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CT诊断与病理学诊断对比

CT诊断为鼻骨骨折为20例,其中单纯鼻骨骨折9例,鼻中隔骨折8例,复合鼻骨骨折3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完全一致。

2.3普通X线诊断与病理学诊断对比

普通X线诊断为鼻骨骨折为11例,其中单纯鼻骨骨折5例,鼻中隔骨折4例,复合鼻骨骨折2例。病理学诊断为:单纯鼻骨骨折9例,鼻中隔骨折5例,复合鼻骨骨折6例。

3.讨论

骨折类型与暴力程度、方向等因素有关,且从鼻骨结构上看,上部厚而窄,具有较强的抵抗正面暴力能力,因此,大部分鼻骨骨折都是由侧面暴力导致。同时,鼻中隔骨折在鼻骨骨折占比较高,鼻骨移位、软骨性桥受创、骨折均可能导致鼻中隔骨折,因此,鼻骨骨折常合并鼻中隔骨折发生[1]。患者骨折后,主要表现为出血、肿胀、触痛等,部分患者在骨折移位、鼻黏膜肿胀、创伤出血等影响下,可能出现呼吸障碍等症状,早期的诊断和确诊对鼻骨骨折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普通X线是诊断鼻骨骨折的传统方法,可直接观察横断骨折、线状骨折、粉碎性骨折、凹陷骨折等是否出现位移或分离。普通X线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密度分辨率较低,在诊断时容易受投照体位和环境因素等影响,但对于分离不明显、骨碎片较小鼻骨骨折,诊断准确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诊、误诊[3]。组织重叠容易引起复合伤漏诊,重叠影像不能正确反映骨折程度、位移情况、骨折线和骨折片数量等,影响粉碎性骨折判断。CT检查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线、骨缝,有利于粉碎性骨折判断、能够反映骨折位移情况、范围,从而判断骨折程度。通过MPR及3D重建技术能够获得三维立体图像,全面位、立体化观察骨折情况,可以更好的显示是否存在鼻腔、眼眶、鼻旁窦、相邻组织损伤情况[4,5]。

总而言之,结合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CT诊断鼻骨骨折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X线诊断,在骨折类型、范围、程度诊断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董义志.鼻骨骨折应用普通X线与CT诊断的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117.

[2]温娟.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5):151-152.

[3]张其龙,姜在亮.鼻骨骨折诊断中普通X线与CT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5):6-7.

[4]刘克勤.鼻骨骨折应用普通X线与CT诊断的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6):7493-7494.

[5]李长城.CT与X线诊断鼻骨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