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3

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王丽芳

(长沙市雨花区圭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南长沙410014)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医疗管理模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生活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与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和的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上述各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以及身体压力,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优化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具备显著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治疗效果

Applicationofclinicalpathwayinthetreatm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

WangLifang

(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YuhuaDistrict,HunanChangsha410014)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clinicalpathwayinthetreatm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Methods:60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admitted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6toMarch2015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andrandomlyp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ventiona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method.Theroutinegroupwastreatedwithconventionalmedicalmanagementmode.Theexperimentalgroupwastreatedwithclinicalpathway.Comparisonofthetwogroupsofpatientsinhospital,qualityoflifeandself-managementability.Results:the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averagehospitalizationexpensesandaveragehospitalizationtime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ventionalgroup;thequalityoflifescoreofpatientsin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scoresofqualityoflifeofpatientsandnormalgroup;theclinicalcurativeeffectof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ventionalgroup.Allthedata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effectofclinicalpathwayinthetreatment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patientssignificantly,notonly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economicpressureandphysicalpressure,butalsocaneffectivelyimprovetheprognosisofthepatientsaftertreatmenteffect,optimizationoflifeskills,havetheapplicationsignificance,isworthyofpromotion.

[Keywords]Acutecerebralinfarction;clinicalpathway;therapeuticeffect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较高、治愈率较低、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其整体治疗费用比较高,会对患者及其家庭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1]。为了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模式,医学领域专家提出了临床路径的医疗管理方式,其是一种可执行性较高的临床疾病诊疗标准模式,主要是预先制定相应的诊疗模式,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2]。临床路径近些年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对此,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质量,以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例研究分析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45至80岁,平均年龄(68.2±5.3)岁;实验组患者46至79岁,平均年龄(67.1±7.5)岁。60例患者均实行脑梗死牛津社区卒中项目分型,分析结果为:实验组TACI8例,PACI10例,POCI5例,LACI7例;常规组TACI6例,PACI9例,POCI6例,LACI9例。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同时为首次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住院时间未达到30天。所有患者具备小学及以上文化,均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医疗管理模式进行治疗管理。

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治疗管理。按照卫生部脑梗死临床路径制度相应的管理流程,具体包含:建立临床路径设计小组,小组成为主要包含护士长、科主任、专科医师、康复师和专科护理人员,制定临床路径的具体管理内容。

具体路径为:1、开展诊疗工作,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体格状态等,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情况,完善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及神经功能评价,初步制定治疗方案;2、进行日常查房,评估患者的病因,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科室会诊;3、完成医师查房记录,并按照患者的病情调整诊疗的方案,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并根据病情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明确是否需要介入科会诊,记录会诊一件,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变化状况并基本讲解治疗方案;4、由三级医师查房,完成医师的查房记录,并按照疾病的情况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先从床上肢体被动运动入手,逐渐加大难度转变为行走运动;5、在治疗之后如果患者不出院,则可以在秉承记录当中说明继续治疗的原因以及方案,并且基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价,调整病情的治疗以及诊断方案等;6、在患者出院之后,为患者讲解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生活训练方式等,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康复手册,其中需要包含日常生活中的禁忌行为,训练方式以及继续治疗内容等。

1.3评判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参照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估(EORTCQLQ—30),调查项目主要为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进行评测,评测项目主要为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自我概念。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均为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能力越好。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判标准。显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基本恢复,病残程度0级,完全恢复正常生活;有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一定恢复,同时大多数生活行为能够独立完成;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或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8421.5±2680.5)元,平均住院天数为(10.2±2.5)天;常规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2512.5±3351.5)院,平均住院天数为(15.2±4.5)天。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天数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和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3.讨论

临床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医护理念,是以患者为核心,针对患者的需求所制定的治疗模式,在患者入院之后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路径,路径需要涵盖入院到患者出院之后痊愈[3]-[5]。通过临床路径可以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彻底改变传统治疗模式的被动性,显著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临床疗效[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与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和的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这三项结果均显著说明临床路径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第一条结果说明临床路径能够更好的减少临床治疗和康复所需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经济分担以及精神压力。第二项结果成分说明临床路径能够显著优化患者的生活能力,促使患者在治疗之后能够更好的回到正常生活;第三项结果充分说明临床路径能够让患者更好的掌握自我护理和保护能力,提高治疗意识。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以及身体压力,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优化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具备显著的应用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谭菊香,吴珍.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31(04):00147-00147.

[2]董艳,王芳,倪美良,等.县级医院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3(19):72-76.

[3]刘志侠,曹长英.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2(8):1070-1072.

[4]叶思文,林晓敏,张小玲,等.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005-2008.

[5]左勤,杨复君.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1-3.

[6]金淑君,吴祥女,王颖.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30(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