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机械制造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

沈健

(浙江内曼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省桐乡市314500)

摘要:在以中国机械制造的发展战略以及江苏国际制造业建设计划的背景下,根据高校机械本科专业的规范、机械工程师的考试大纲、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而重新设定了有关机械制造方面人才培养的方案。该方案包括了培养数控机床的设计,制造等理念;培养人员们综合实践与训练,技术应用的能力;注重技术人才的道德法律精神,教育管理理念。从而提出以核心、路线、层面、意识、能力、环节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新体系的实践,展现出了对人才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专业在南京工程学院中有着悠久历史,且对制造业有着很大影响的一门专业。在90年代,学院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开始了大幅度,小范围的改革,从而获得全国机械技术示范性专业的称号。学校升格之后,虽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做出一些改革,但是,技术人才应用型的特色不是特别鲜明,教学内容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制造技术和水平,所以就难以满足人才需求。之后,学校又承担了一些专业教学的改革课题,先以机械制造方向为改革试点,来加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

一、教学改革背景

机械制造业就是国家的工业体系中重要基础,以及是国民企业的装备部。所以,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对国防水平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以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国家的科技发展研究小组中提出,关于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有两大实行战略:一,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二,设计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江苏是国家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其机械工业的产量和规模位居中国省份前列。江苏省制造业提出要成为国际制造产业的聚集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现在,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当前制造业的大机遇为江苏省制造业带来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由于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使用日益普遍,企业的发展正与国际企业接轨,逐步走向现代化。而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学校教学应与业务规格保持一致,人才的培养方案改革应服从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改革思路

明确定位专业的方向和特色。机械制造产业发展主流是数控机床和加工技术,数控装备是江苏省和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其中对设计制造以及人才地运用有着很大地要求。对于数控技术而言,其中包括了机床的数字控制;自动化的专业数控;以及对数控机床的维修和操作。这些技术的特点不同,分工也不同,这样才能建立较为健全的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助于培养全面的技术人才。2.对于人才的培养要符合本科专业的规范。其规范中指出,培养不同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就会不同。培养计划中提出,学生教学当中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机械制造的人才可以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了解,还要注重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课程设置当中,要强调教学内的基本内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出能与实际生产相符合的人才。3.对于课程设置要符合机械技术人才资格考试的大纲。教学要覆盖基本的知识内容,如工程的制图,产品的设计,质量的管理等,加大对人才的技术应用和现代设计的教育。4.对学生的专业教学要以应用能力,技术素质为培养核心。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专业技能地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地培养;知识获取能力地培养;法律道德精神地培养。制定出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地提出教学目标,从而落实人才培养的计划。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要点

1.根据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要适当地减少基础知识教学,同时降低要求,应注重专业教学和强化以应用为目的的技术课时。2.要根据技术人才资格考试的大纲,增设课程以及课程内容,如有关技术方面的经济学,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以及对产品设计的概论课。3.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革和增加。如增加对数控机床的生产、检测、安装、调试等过程;除了要对装备制造等技术进行生产实习,还要加入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环保意识等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生产,促进工程意识的形成。4.思想道德地教育和政策教育要与时俱进,可以安排以讲座、讨论、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老师应指导学生写专题报告,对案例进行分析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以及培养学生们的分析研究能力。5.设计实践教学的体系,本体系改变以往的理论教学,形成与传统理论相结合、渗透的体系,其中包括这些特点:具有明确的目标,完整的系统,根据对技术人才地培养,设立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层次分明,基本包括技工、专业、工程、素质地教学;要把现代化设计与教学实践相融合;带领学生定点地去参观学习技术操作,以拓宽学生对工程技术的视野。

四、结束语

随着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方案地实行,以逐步显现效果。而学生们的技术能力,基本素质,工程意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有明显地增强。经改革后培养的许多学生,已经在一些有关机械设计的大赛中屡获大奖。机械教学改革将进行下一步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内的教学条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完善巩固校外实习基地地建设;严格制定教学评价的标准,以不断的为社会提供人才数量和提高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1):912.

[2]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本科专业规范[J].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5(4).

[3]熊志卿.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研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55.

作者简介

沈健(1988-07-28),男,汉族,籍贯:浙江省桐乡市,学历:本科,当前职称:初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