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张欢

(江苏省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12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对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以本院收治的360例初产妇为研究资料,采取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初产妇采取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测量数据差距较大,且观察组初产妇的数据明显占优,以自然方式分娩的例数也多于对照组,其结果比较具有差异分析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初产妇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能够大大降低初产妇产生负面心理的几率,提高其对自然分娩方式选择的几率以及配合程度,为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心理护理;初产妇;分娩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8-0205-01

分娩是女性人群所面对的一种特殊生理过程,对产妇的生理有着极大的影响,也负面影响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值得注意的是,分娩过程不仅影响初产妇的生理方面,同时也将会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1]。这不但会造成初产妇的健康状况,也影响着其分娩方式。本院通过对本院收治的360例初产妇的研究,对心理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4年9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妇产科共收治初产妇360例,孕期分布在36~42周之间,平均孕期为39.4±1.2周,年龄分布在22~3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8±0.8岁。根据对初产妇的初步检查显示,其胎盘的位置正常,无明显妊娠疾病存在。现采用双盲法对本院的360例初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类,每组初产妇为180例。两组初产妇的年龄、身体健康程度、胎儿的基本情况等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临床中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对初产妇实施入院的健康知识宣讲、日常膳食的安排、日常行为护理以及病房日常整洁等。在对观察组初产妇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在维持对照组初产妇护理方式不变的基础之上,结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其具体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1)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对初产妇的心理情况详细的了解,积极的采取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加强同初产妇的沟通,疏导初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使得初产妇能够对目前的身体情况、治疗情况等拥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够依照护理人员的叮嘱,科学的进行室内以及室外活动;

(2)由于初产妇正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维持妇产科病区内环境的安静程度,从而能够为初产妇提供良好的治疗、休息环境。同时,当初产妇临近分娩时,护理人员应为初产妇播放轻音乐,并指导初产妇如何跟随音乐的节奏调整呼吸;

(3)在分娩将近时,护理人员应就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娩期间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娩后的膳食建议、休息时间建议以及哺乳建议等,从而能够提高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程度,减轻初产妇的心理包袱,降低初产妇对分娩过程的陌生程度;

(4)护理人员应鼓励初产妇的家属,尤其是初产妇的丈夫参与到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当中,使得初产妇心理得到安慰。而在分娩期间,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情绪变化予以高度的重视,根据其心理活动的变化及时调整心理护理的措施。而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如何对初产妇的分娩给予支持,帮助其抵制因疼痛等带来的恐惧等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初产妇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对其入院前后焦虑抑郁的测量数据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两组初产妇在经过护理之后选择分娩方式的差异[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入选患者通过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建立数据库通过分析得出组间差异情况,计数数据表示为百分比,计量数据表示为均值±均方差,P<0.05符合差异分析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在经不同的护理之后,其入院前后的焦虑抑郁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

根据本院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入院之时,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数据差异较小;而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数据大大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在分娩方式方面,观察组采取自然分娩方式的初产妇132例,对照组则为95例,其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初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其心理状态与分娩方式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初产妇的负面情绪较低、对分娩的心理准备充分且信心较强时,则其对分娩时的行为有着积极的心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分娩方面,充分的运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所指导的健康知识,提高其自然分娩的选择几率[3]。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初产妇实施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初产妇的不良心理,使其能够充分的运用护理人员指导的健康知识,对自己的心态、行为等进行调整,提高其自然分娩的几率,为初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程曦,董燕,周晓梅,侯桂芝,齐建林.孕产妇纵向心理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02):14-15.

[2]王以曼,刘威,汪俊红.心理护理干预对“80后”独生女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5,(17):19-20.

[3]胡建秀,尹桂然,任赵莉.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影响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