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无效腔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注射器无效腔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浓度的影响

赵菊芬

赵菊芬(云南省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云南昆明650236)

【关键词】射器无效腔;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浓度【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59-01

由于TAT是一种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作脱敏注射,按护理学基础判断标准[1],TAT皮试阳性率甚高,脱敏注射全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影响工作效率,我们探讨注射器无效腔造成配制皮试液的浓度偏高,使皮试假阳性率升高,把注射器的无效腔占据的剂量考虑进去,经过三年多的临床试验观察,此方法明显降低TAT的假阳性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自2008年1月至今,在我院门诊接受TAT注射治疗的938例外伤患者作为传统组,按护理学基础[1]的方法进行皮试结果判断和注射。990例接受TAT治疗的门诊外伤患者为改进组,应用改进后的新方法判断和注射,其中无药物过敏史患者915例,有药物过敏史患者75例。

1.2皮试液的配制方法采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一般都是采用原液1毫升,取0.1毫升加生理盐水至1毫升,然后取0.1毫升做皮试,观察20分钟看结果。这种方法看到的结果往往是阳性率很高;改进后TAT皮试液的配置:1ml注射器5号针头无效腔残留量是0.08mL。因此,先抽吸生理盐水0.92ml,再抽吸TAT原液至1ml,摇晃混匀药液,可使0.1mLTAT含量为15U,达到教科书上要求的剂量.然后取0.1毫升做皮试,观察20分钟看结果。

1.3皮试结果判断:传统组按护理学基础[1]的方法皮试20分钟后观察结果,阴性,局部无红肿;阳性:局部反应为红肿、硬结>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和青霉素过敏反应相同;改进组:皮试20分钟后观察结果,阴性:硬结≤2cm,红晕<4cm,伪足<2个,局部无痒感及全身反应;阳性:皮丘>2cm,红晕≥4cm,伪足≤3个,稍有痒感;强阳性:皮丘>2cm,红晕≥4cm,伪足>3个,局部瘙痒明显或有全身症状。

1.4注射方法:传统组注射方法阴性者,将皮试余液0.9ml和TAT余液全量肌内注射后,观察30分钟;阳性者:将皮试余液和TAT余液稀释,分4次脱敏注射,每隔20分钟注射1次,全程注射完毕再观察30分钟;改进组注射方法,皮试结果阴性,将皮试余液0.9ml和TAT余液全量肌内注射,注射后观察30分钟;阳性而无药物过敏史者,跟传统组一样,分4次脱敏注射,每隔20分钟注射1次,全程注射完毕再观察30分钟。

1.5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传统组阴性364例,占39.0%,阳性574例,占61.0%,阳性者用传统方法注射,全程注射分4次;改进组阴性832例,占84.04%,阳性158例,占15.9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

3讨论

临床配制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一般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其缺点忽视注射器死腔的存在.1ml注射器5号针头死腔为0.08ml,抽吸TAT至注射器刻度0.1ml时,TAT实际量为0.18ml,所配皮试液浓度显然高于标准浓度,假阳性率甚高,有文献报道假阳性率为61.7%~75.8%;皮试阳性者1支TAT分4次小剂量脱敏注射,从皮试到注射观察完毕,全程需要110分钟,频繁的脱敏注射,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费用,而且消耗时间长,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有些患者因不愿等待而无法完成全程注射,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实工作中还很多人不知道如此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的皮试液,自从我门诊部把注射器无效腔所占据的剂量考虑进去,降低了皮试液的浓度,明显降低了阳性率,避免了传统组的弊端,在我门诊部注射的皮试阴性患者无一例发生过敏反应。

总之,破伤风抗毒素是外伤患者防治破伤风必不可少的药物,使用时严格掌握TAT的配制方法、最佳观察时间、规范皮试结果判断标准及严格掌握注射原则,可明显降低TAT皮试结果假阳性率,减少病人用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达到预期的目的。参考文献

[1]刘慧萍,武惠萍,郭会萍.一次性小剂量注射器无效腔容量的探讨[J].家庭护士,2006,4(5B):2829.

[2]张桂花,邢善燕.注射用水配制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致假阳性增高的报道[J].河北医学,2010,16(2):217218.

[3]苏月巧,郑荣坤,赵连萍.破伤风皮试液不同配制方法的比较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8):78.

[4]谢田.基础护理技术[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4.作者简介赵菊芬,女,主管护师,护理本科,1968年10月18日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