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关注·课中实践·课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课前关注·课中实践·课后应用

李翠伟

李翠伟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七道岭镇中心小学122000

任何成功的教学模式都要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检验论证而产生。有的教师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一一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一一体验学习。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这种“体验学习”。我把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概括为:课前关注·课中实践·课后应用。那么,该如何实施呢?

一、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学习内容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感性认识。如教学“利息”这一内容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存钱活动,学生在存钱时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获得了不少有关储蓄的知识,如储蓄的种类,储蓄连续几次降息的原因,为什么要用实名制,以及国家收取利息税的原因等知识。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轻松多了,特别是有关计算利息的题目,由于有了生活的体验,每次计算利息时总能结合实际把所得利息的利息税给扣除掉。

二、课中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中的一些例题转化成“玩耍”活动,从“玩”中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前后两个墙脚前,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学生说:“出发。”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叫相遇,我再让两个学生一个在前慢行,一个在后快走,做一次追及表演。命令一下,快的很快追上慢的。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就叫做追及……。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领他们玩,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地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是3个圆(其中两个圆一样大小)、两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与两个相同圆的周长相等)。请同学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一一展示制作圆柱的三种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数学观念。

3.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我要学数学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说明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说出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户;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领悟了数学的奥秘。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后,我就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例如,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动手画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学习《统计图表》后,让学生课余时间到校门口统计各年级买零食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相应措施;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四个火柴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可以怎么包装?哪一种包装方案比较合理?并布置课外作业: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实际是怎样包装的,了解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包装?学习了《长方体和正万体的体积》后,让学生设法测出一块土豆的体积;还可以每天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等。

“课前关注·课中实践·课后应用”这一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