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全清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全清华

全清华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普儿科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4.37±5.27)分、(31.28±3.54)分、(35.49±8.76)分,优于对照组的(41.23±8.67)分、(38.67±5.36)分、(26.38±5.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科室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持续质量改进是指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对环节控制、过程管理的新型质量管理理论,主要作用是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工作指标的动态持续性,注重强调对原有服务水平的不断突破和进步[1]。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生殖器良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该病。在现代医学模式下,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围手术期实施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而持续质量改进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灵魂,是新时期医院管理发展的重点。由此,我院自2013年起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于子宫肌瘤护理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对其进行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2例,均经临床症状、B超检查及妇科检查确诊,排除有子宫内膜及宫颈管恶心病变患者,有肝肾功能异常及贫血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26例,其中观察组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38.7±2.4)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4±1.4)年。对照组年龄34~56岁,平均年龄(39.4±2.5)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6±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该病的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包括:①完善相关组织体系,建立以护士长、质控人员为主体的三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不完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的监督作用,在护理实践中将重点放在细节管理上,定期对重症患者进行查房,做好交接班记录,并及时很对护理记录单。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相关知识培训,由护士长、质控人员共同编制《护理人员服务手册》,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护理服务规范、安全管理、服务职责、考核制度等,要求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③完善工作流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妇科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子宫肌瘤疾病有一定认识。④明确护理问题,制定整改政策,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薄弱缓解加强质量监督,并提出整改方案,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1.3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B超显示子宫肌瘤消失,子宫大小恢复正常;有效:B超现实肌瘤的三维经线缩小为服药前的1/2;无效B超显示肌瘤未缩小,总有效率=显效+有效。采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4]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评定,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护理满意度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数据包对本组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419,P<0.05),详见表2。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贫血、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对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3]。临床上子宫肌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护理工作中,持续质量改进已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服务质量和服务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对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意见反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性的改进,以患者实际需求为中心,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为目标,从基础服务、病房环境、护理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4]。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相关治疗知识,采用亲切的语言和温和的态度向患者讲解各项检查及手术治疗的目的、重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其次,手术过程中,麻醉时应有陪伴护士站在患者身旁,协助医师配合麻醉,麻醉过程中动作尽量要轻柔,并发放合适体位,尽量减少暴露,保护患者隐私;最后,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需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积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并帮助患者按摩下肢,有效避免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5]。

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得到改善,可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总的来说,在子宫肌瘤护理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三级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并根据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新解决方案,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兰萍.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29-131.

[2]曹碧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2(8):2-4.

[3]薛晓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模式在子宫肌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4(33):175-176.

[4]郭剑萍,杨辉平.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43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5(23):141-141.

[5]刘美荆,黄媛彦,李海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89-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