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建筑大与小的差异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西方古典建筑大与小的差异性分析

李伟玲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51

摘要:本文以中西方古典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物的设计要素入手,对中西方建筑大与小的不同外在表现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阐述造成这种体量差异的原因及历史文化背景,同时指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注重文化传统和设计思维的传承,以营造出更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建筑;设计要素;尺度;文化

中西方建筑在各自不同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造就了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风格,呈现出不同的表象特征。西方古典建筑往往以巨大的体量来强化突出单体空间,而中国古代建筑则通过体量较小的单体之间的组合来强调群体美。那么造成这种建筑体量巨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以下是我从三个方面所做出的初步比较分析。

1.中西方建筑构图的差异性

1.1单体建筑空间构图的差异性

西方国家最早对空间的理解与数学、几何学的发展有关,空间通常被理解为一个三向量的盒子,从外面看是实体,从内部看是空间,所以西方古典建筑造型多为单纯的几何形体或是各种几何形体的逻辑组合,建筑师们往往通过巨大的尺度创造真实的,但是有限的内部空间。例如古罗马的大角斗场,大角斗场采用单纯的几何形体构图,利用柱式的叠加创造出宏伟的建筑体量,与人的渺小产生强烈的对比,给人以宏伟高大、震撼心灵的空间感受。相反中国对空间的理解主要受儒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空间在传统上被理解为是一种无形的、不可度量的、不能触及的,是经验加上想象的东西,通常将空间表现为模糊的或者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感,因此中国的单体建筑空间构图十分简单,例如现存清故宫最大的太和殿,平面为11开间69.93m,进深5间37.17m,高为26.92m,但是它的建筑体量远不及法国巴黎的卢浮宫雄伟。如果说西方古典建筑像是纪念碑,以巨大的造形体现其建筑要素,那么中国古代建筑则像一篇宏大的史诗,着力在水平方向上缓缓地把建筑中的要素展现出来。

1.2建筑群体空间构图的差异性

西方国家的建筑群体构图,常常以某一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发散式布置,是一种放射状的构图,例如法国巴黎的城市布局就是以凯旋门为中心,巨大的纪念性体量所展现的垂直向上的动势给人以独立向上、雄伟壮阔之感。因此,西方国家是利用单体向高空垂直发展的竖向构图方式,进而在整个城市空间中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气势,就标志性建筑打造这一层面来说,西方建筑的布局方式是相对独立和向高空发展的。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的构图手法,主要以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在主要建筑物的两侧,目的是区分和强调建筑要素之间的主从以及重点关系。这种布置方式会产生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呈现出序列化的空间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紫禁城的布局方式。中国古代的建筑群体布局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美”,注重虚实结合的群体空间布局,强调平面轴线的展开,是一种水平方向的发展。

2.中西方对“美的尺度”标准不同

2.1神的尺度——西方古典建筑美学的标准

神的尺度,即超人的尺度。它是指建筑物往往以巨大的体量和空间向人类展示一种永恒。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宗教建筑,教堂就是他们的精神圣地,是圣洁不可侵犯的,同时教堂多以石材为原料,石材的沉重感和建筑构件的夸张使其看起来更为庞大和高耸,例如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法国巴黎圣母院(图1)的尺度是超人的。建筑师试图通过巨大的体量来表现人们对天国的崇拜和渴望,使人的尊严屈从于上帝的神威之下,同时直指云霄的尖塔又给人一种强大的冲击力,让人产生更接近天堂的感觉,从而成功地体现了宗教理念。

合来满足功能的要求。在西方国家,主体性的建筑一般是宗教或纪念性的建筑,需要给人永恒和崇高感,所以从精神象征的角度看需要以超人的尺度为特征,而中国建筑尺度适宜,以自然亲切的尺度为美学标准。

3.中西方不同的建筑空间观

3.1西方垂直向上的建筑空间观

早在古埃及时期,建筑物垂直向上发展的空间观就已表现出来,形成了以胡夫金字塔为代表的高大、沉稳、简洁的风格。古罗马时期建筑依然强调个体的体量,例如君士坦丁凯旋门等,单体建筑物风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随着宗教信仰的产生,教堂逐渐成为最具代表力的建筑,无论是拜占庭的教堂、哥特式教堂还是西欧中世纪的教堂,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强烈向上的空间观。

3.2中国强调轴线的建筑群体布局

古代中国的建筑布局逐渐发展出一种“北面为尊”的观念,在建筑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上,突出强调南北轴线。据考古发现,最早在陕西歧山凤雏村的遗址平面已经有了按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建筑形制,在接下来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陵寝,一般都有一条对称布置的轴线,并通过把主要建筑物分布在中轴线上的方法强调突出主轴线。

小结:

通过比较得出中西方古典建筑产生形体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文化的不同,另一方面就是宗教的不同。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里,我们更应该注重文化传统和设计思维的传承,同时学习西方建筑设计里的优秀部分,使我国的建筑文化充满活力,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席琛,张敏龙.中西方建筑构图的异同[J].山西建筑,2009,28.

[2]高晓尧,孔祥涵.从建筑艺术的特征看中西方文化及设计理念的差异[C].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

[3]李云川.谈中西方建筑设计思维上的差异[J].山西建筑,2014,26.

[4]刘宇峰.中西建筑文化时空观比较[J].山西建筑,2007,36.

[5]沈越女.从比较中实现对中西方建筑文化的认识[J].中国勘察设计,2005,11.

[6]张艳萍.从古建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N].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7]曾晓红.析中西建筑美的尺度[N].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04.

[8]杨洁,黄金凤.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比较与探讨[N].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