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肠外瘘的诊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外伤性肠外瘘的诊治体会

王焕成

王焕成

(辽宁省铁岭市第二人民医院112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组外伤性肠外瘘病例的研究分析,探讨外伤性肠外瘘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1年~2013年期间所收治的因车祸、殴打、坠落、跌倒等引起的外伤性肠外瘘患者25例,对其进行早期引流、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应用、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等有效治疗方法。结果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后,死亡2例,治愈成功率为92%。结论患者确诊后,要及时采用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方法,早确诊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伤性肠外瘘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100-02

20世纪70年代之前,肠外瘘的病死率约50%~60%[1],是一种高死亡率的腹部外科并发症,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肠外瘘的病死率已经降低至6%~17%之间,虽然病死率有明显的下降,但肠外瘘因其能够引起严重的感染,仍然是腹部外科病症中难点。因此,肠外瘘的诊治一直是业界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整理了我院从2011年~2013年期间所收治的因车祸、殴打、坠落、跌倒等引起的外伤性肠外瘘的诊治病例,从而总结外伤性肠外瘘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肠外瘘25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其中车祸致伤10例,坠落致伤8例,殴打致伤6例,意外跌倒致伤1例。平均治疗周期为180d(±10d),死亡2例,治愈成功率92%。

2肠外瘘的诊断

2.1临床表现:肠外瘘开始表现为轻微的腹痛腹胀和体温升高的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腹部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形成能够排除脓液或气体的创口、唇状瘘、糜烂及出血,严重者会引起脓毒症等,最后造成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的情况。

2.2临床检查:①如果早期怀疑病患有瘘,且伤口处未见明显的脓液渗出,可通过服用骨碳粉的方法辨别是否为阳性,如果是阳性则表示患者有瘘,反之则并不能排除无瘘;②通过注射水溶性造影剂进行造影观察,确定脓腔或瘘口的部位所在;③临床也常采用腹部超声或CT等诊断设备检查的方式,对疑似腹腔有瘘的患者进行检查;④确诊为肠外瘘后,应重点检查瘘所在位置的远近段肠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其他病变;⑤检查腹腔内是否有内漏同时存在,并伴随积液和脓肿的现象。

3肠外瘘的治疗

当患者腹部因外伤而产生的创伤感染后,极易产生外伤性肠外瘘,因此除了预防之外,一旦发现肠外瘘的症状应及早确诊,并采用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肠外营养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以及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策略的改变,为提高瘘的自愈率打下了夯实的基础,确定性手术由首选最终改为“最后的治疗措施”[2]。

3.1早期引流

早期引流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其重要程度往往高于使用抗生素,因此应该以引流为主,抗生素为辅。常见的外科引流方法分为单腔管、双套管、多根负压引流管等。其中的滴水双套管方法因其自身的结构特点,能够变被动引流为主动的滴水冲洗,能够有效的将肠液引出,最大程度的避免了肠液对瘘周围的组织和内表皮的腐蚀,起到控制炎症、控制感染的作用,逐步修复组织,因此在引流治疗中的效果最好。

3.2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应用

人体内的消化液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消化液的外漏能够导致肠外瘘治疗的失败,如果能降低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抑制胃肠等消化器官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量少了,势必减少了瘘口肠液的溢出,最终减少了对瘘口皮肤和组织的损失,有利于瘘口的愈合,因此临床可应用生长抑素或其衍生物来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另一个影响肠外瘘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是肠外瘘吻合口的愈合情况,因此需要临床应用生长激素来促进吻合口的抗张力,促进创伤面组织的快速生长。生长激素在动物试验中被证明,应用后肠温和的抗张力和爆破力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3]。

3.3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

早期确定性手术是近几年提出的治疗肠外瘘的方案,其治疗效果虽然可行,但不是所有的肠外瘘患者都能采用此法,一般遵循以下选择方法:①短期内肠外瘘,即<10D;②机体无营养不良;③心脑及脏器无严重的疾病;④手术过程不易复杂。

4讨论

肠外瘘是一种高死亡率的腹部外科并发症,作为腹部外科病症中的难点,它不仅会引起严重的感染,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而败血症、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就是肠外瘘主要的致死原因[4]。

本次研究选取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因车祸、殴打、坠落、跌倒等引起的外伤性肠外瘘25例,确诊后,针对患者个人情况采取早期引流、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应用、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等有效治疗方法。平均治疗周期为180d(±10d),死亡2例,治愈成功率为92%。由此可见,早确诊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肠外瘘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到:①不断充实医学理论知识,增加临床经验,工作中仔细认真,秉承对患者负责的态度。②临床检查时,多关注患者身体情况,如果有疑似肠外瘘的病症出现,要及时做出诊断,谨防延误治疗。③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把握好治疗的时机,为患者争取治愈机会。④患者采用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一般要保证:肠外瘘<10D;机体无营养不良;心脑及脏器无严重的疾病;手术过程较简单。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肠外瘘的病死率已经有明显的下降,但仍需医学研究者的进一步努力来增加其治愈率。

参考文献

[1]EVERSBM.Smallbowel.InTewnsended.SabistonTextbooksfSurgery[M].Philedphia:SaundersCompany,2001:873-916.

[2]黎介寿,主编.肠外瘘[M].2版.北京:人名军医出版社,2003:76-126.

[3]LiuCD,GlantzGJ,LivingstonEH.Fibringlueasasealantforhigh-riskanastomosisinsurgeryformorbidobesity[J].ObesSurg,2003,13(1):45-48.

[4]于伟,张金娟,等.肠外瘘的诊治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