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探究实验中体现和谐高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在生物探究实验中体现和谐高效

路清平

路清平山东省招远市魁星路中学265400

摘要:在当今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中,和谐高效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遵循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互动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师生关系,这在生物探究实验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将针对在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中,尤其是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如何实现和谐高效,变“模仿操作”为“探索发现”,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与讨论。

关键词:和谐高效探究实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教法

说到和谐高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教师与学生在一个融洽和谐的气氛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

生物学科中的许多原理和定律都是通过生物学实验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在正式实验之前,实验者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这一点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在生物探究实验中,融合和谐高效,变“模仿操作”为“探索发现”,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和谐高效在生物探究实验中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中,实验设计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当前出台的新教材是以探究实验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教师既要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来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又要善于帮助其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课堂和谐了,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学到“无限”的知识。

二、了解生物实验方案设计的关键步骤。

1.发现问题。中学生物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这对激发学生的实验设计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一般情况下,假设无对错之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做出假设,积极参与实验,并通过后期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总得来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需要一个和谐课堂作为基础。

3.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的设计是根据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假设,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但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通过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更加准确。(2)为了使实验更具代表性,取材应该具有随机性,也可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3)只设置一个变量,而其他因素不变,观察单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预测实验结果。指的是验证假设之前提出的对实验结果的猜测。

5.表达与交流。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应该互相交流经验和看法,交流各自的设计思路。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既要尊重科学,也要不盲从,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大胆创新。

三、实验中注重教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心态,创建和谐课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点拨,营造气氛的和谐。可利用灵活多样的如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物演示等教学形式创设情境,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诱导教学,变“模仿操作”为“探索发现”,从而营造师生的和谐。实验前要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简化,找出关键词贯穿于实验步骤之中。现行的生物教材中很少有“设计创新性”实验,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教师必须先教会学生“如何设计实验”。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实验方案的正确与否。有了这一系列的基础之后,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四、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的和谐,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高效。

1.把思考、提问、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提倡对实验现象、方法、材料的质疑。学生在明确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后,要通过不断加深难度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注重与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

2.有效备课,有效讲授,板书优化,达到高效。要个性化地把握教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对教材有效利用,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要精,在板书设计上也要精,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量运用文字、数字、线条、符号等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的知识又快又多又好,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高效的目的。

3.强化合作意识,树立共同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助精神。教学环境是和谐课堂的“土壤”,在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里,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不同方式,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当今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中,特别是生物探究实验中,让学生自觉自愿地积极参与活动、讨论,把自己的主观意愿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通过各种媒体方法的融合,缩短“教”的时间,延长“学”的过程,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突显所谓的高效,构建科学、严谨、和谐、高效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

[1]刘晋伦《能力与能力培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2]张念宏主编《教育百科辞典》.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8年。

[3]黄东炎《学生设计实验初探》[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