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吸痰管软化后在婴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3

一次性吸痰管软化后在婴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

许爱萍

许爱萍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经温开水软化后应用于2月-1岁婴儿灌肠效果。方法:随机将88位患儿分成二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软化后吸痰管和未经软化的吸痰管给二组婴儿灌肠,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优缺点、治疗效果、患儿的接受程度、对肛周皮肤的影响。结果:二组治疗效果、患儿配合程度、恐惧程度、肛周皮肤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吸痰管经软化后用于婴儿灌肠治疗效果好,提高了患儿配合程度,减轻了痛苦,对肠粘膜和肛周皮肤刺激小,肛周括约肌放松易于插入,提高了护理质量,深受患儿家长好评。

【关键词】婴儿;一次性吸痰管软化后;灌肠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83-0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isposablesputumsuctiontubethroughthewarmboilingwatersofteningafterapplicationofenemainFebruary-1yearsoldbabyeffect.Methods:88patientswith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namelycontrolgroupandexperimentalgroup,respectivelybysofteningsuctiontubeandwithoutsofteningsuctiontubeforthetwosetofbabyenema,comparisonoftwokindsofoperationmethod,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thetreatmenteffect,thedegreeofacceptance,childrenofperianalskineffect.Results:thetherapeuticeffectoftwogroupsofchildren,withthedegree,leveloffear,perianalskincondition,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disposablesputumsuctiontubeaftersofteningtreatmentforinfantenemainthetreatmentofchildrenwithgoodeffect,improvethedegreeofcooperation,relievingpain,littlestimulationtointestinalmucosaandperianalskin,analsphinctertorelaxeasilyinserted,improvenursingquality,praisedbyparentsofchildrenwith.

【keyword】babydisposablesputumsuctiontube;softening;enema

保留灌肠是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到直肠和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降温,及肠道杀菌等,保留灌肠具有操作简便,药物利用度高,收效迅速,用药安全等特点【1】。患儿多见于三岁的婴幼儿,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婴儿属于特殊群体易于哭闹,挣扎,不能配合,所以护理人员的操作方法和选用的治疗工具尤其重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观察,通过实验对比分析总结出1岁以内的婴儿选用经软化后的一次性吸痰管保留灌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文实验资料主要选用从2012年1月——4月和2012年8月——12月在儿童医院二病区住院的患儿88例,其中普通腹泻70例,菌痢5例,轮状病毒感染13例,男孩52例,女孩36例,药物有蒙脱石散,黄连素,双歧杆菌等,材料为未经软化和软化后的一次性吸痰管。纳入标准:一周岁以内的幼儿,患病类型为腹泻、菌痢、轮状病毒感染、便秘、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普通肠道病均可纳入实验。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

采取将患儿随机分组,按一对一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两组患儿的年龄和病情基本相同,分组数据如表1。

表1.两组患儿的实验分组数据

组别男患儿女患儿普通腹泻菌痢轮状病毒感染

对照组26183527

实验组26183536

总数523670513

1.2.2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应用未经软化和软化的一次性吸痰管进行灌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配合情况,惊恐情况及肛周皮肤情况,治疗后检查患儿的治疗效果。然后同时对两组患儿的记录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对比记录和数据用以证明结论。

1.2.3判断标准

主要变量及操作性定义:

(1)观察患儿哭闹情况、药物在肠腔保留的时间长短,肛周皮肤刺激等情况。

(2)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患儿病情全面好转;一般:患儿病情部分好转;无效,患儿病情无好转或加重。

(3)患者满意度:通过患儿家长满意度调查表统计。

1.3具体操作方法

1.3.1吸痰管的软化

采用一次性换药碗盛50—100ml左右的温开水,水温大约在60°,将吸痰管浸泡在温开水中1——2分钟,使吸痰管软化。

1.3.2灌肠

对照组用未软化的一次性吸痰管灌肠,实验组用软化后的吸痰管灌肠。首先让患儿排便,检查一次性吸痰管有无破损,确认无误后将配好的药液接到吸痰管上(空针里药液的量为20ml,温度为38°C——40°C,用于降温的温度为28°C——32°C),将导管前端涂少许石蜡油,同时将肛周也涂润少许的石蜡油,患儿取左侧卧位,用于搬开臀部,然后将吸痰管缓慢插入肛门10——15cm,插入深度可根据患儿月份大小酌情增减,一般小儿灌肠插入7——10cm,药液只能达到直肠下段,可直接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致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1岁左右小儿我们一般插入10——15cm,肛管前端可达乙状结肠下段,单位时间内灌肠流入直肠的液量减少,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可使药液在乙状结肠内保留15min——30min以上,无效率降低。插入后将药液缓慢注入,一般2——3分钟注完为宜,为提高治疗效果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灌注完毕一手拔管一手用纱布压住肛门,家属将患儿臀部夹紧并抬高20度保持10分钟,药液在肠道保留30分钟以上为佳。

1.3.3注意事项

操作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肠粘膜。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软化后的一次性吸痰管治疗的患儿比较配合,哭闹明显减少,情绪反应不是太大;肠粘膜基本无损伤,无见有粘膜损伤出血,肛周皮肤无明显发红,对肛周皮肤刺激小;插入深度达15cm,较未经软化的吸痰管深了3——5cm,效果比较明显;经软化后一次性吸痰管柔软,平滑,接触肛门时括约肌放松易插入,阻力小,刺激小;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相对延长(P<0.05),数据如表2、3所示。且患者家长满意度具有较大差异,表明对实验组方式同样有助于缓解患儿家长情绪(P<0.05),如表4所示。

3讨论

3.1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2】。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软化后在婴儿保留灌肠能够缩短患儿的病程,同时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减少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保留灌肠也可以对患儿起到消炎、降温、清洁肠道的作用,从而促进患儿毒素的排出。经过软化的痰管前段也要经过处理,确保痰管边缘不在锋利,防止患儿肠道划伤。软化后的痰管可以避免,对患儿的肠粘膜进行损伤,由于患儿肠腔壁薄,且发育的不完善,所以如果不实施软化必然会对患儿的肠道黏膜造成损害,造成患儿黏膜的水肿、出血等问题。此外,痰管由于规格固定,可以随时计量患者的灌入量。痰管是一次性用品,能够防止患儿之间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痰管规格较长,即便插管较深,也可以防止液体外溢,防止患儿衣物的污染。可直接将治疗药物加人瓶中,缓慢滴人肠腔,使液体缓慢弥散到肠腔内,单位时间内灌人液量小,流人肛管的速度慢,压力低,对肛门括约肌刺激小,不易溢出。药物在肠内存在时间长,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二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主要临床数据,实验组患儿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儿基本可以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插管治疗,且平均保留时间与肛门皮肤红例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2对照组44例,对照组管硬,插管阻力大,刺激性强,导致患儿疼痛而不配合,致置管失败。实验组44组,用一次性吸痰管软化后代替肛管给婴儿灌肠,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腹泻不止的患儿,可以防止药液立即泻出,使药液在肠内停留一定时间。充分说明实验组所用管质地软,刺激小,减轻了患儿痛苦。比较患儿哭闹情况,药物在肠腔保留的时间长短,肛周皮肤刺激等情况说明,实验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佳占综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3同时为了减轻患儿的心理害怕,可以由家长抱着患儿,从而减少患儿的哭闹,提高患儿耐受度。小儿保留灌肠一般取侧卧,俯卧位或抱侧,抱俯位【7】,左侧卧位,抬高臀部膝胸位【3】。对照组采用未经处理的吸痰管灌肠,药物在肠腔保留时间决与患儿的耐受力,相对较短,效果不易保证,导管硬刺激性大,插入肛门阻力大,药物进入肠腔因刺激大易引起肠壁痉挛,甚至导致粘膜出血易引起纠纷,药物在肠腔里保留时间短,治疗效果达不到。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灌肠液在肠道内存留2h才能达到治疗效果,6h以上效果最好。而实验组通过处理软化了的吸痰管,细而柔软,对肠粘膜刺激性小,药物在肠腔保留时间延长,肠道粘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增强,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治疗方式家长更容易接受,两组患者家长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临床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软化后对患者实施保留灌肠,具有明显优势。

4结论

采用一次性软化后的吸痰管给婴儿灌肠治疗效果好,对肠粘膜刺激小无损伤,减少了出血机会和小儿恐惧心理,肛周皮肤发红减轻,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深受家长的好评,我病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晓梅,一次性气管导管替代肛管在肠麻痹中药保留灌肠中的应用,西部医学2011年4月,23(4)

[2]王素玲,孟善玲,刘晋浩,小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导管插入长度及留置时间观察【J】,护理研究,2001.15(3):167

[3]何丽,奚敏,曾宪吉.软化吸痰管前端提高婴儿吸痰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