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加强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徐燕飞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徐燕飞2660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新课改倡导精神,开展自主探究;对教材的认识,真正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对教学方法的认识,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体会及注意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的主题。高中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课堂教学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但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部分教师在一阵激情过后,还是“涛声依旧”。具体表现在:个别教师不能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汇贯通,以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显著,甚至出现了教师越卖力,学生越吃力的现象,真可谓事倍功半。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胆的取舍,对于一些常识性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编写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自学即可。而对于那些重点难点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给学生设置一系列问题,并且引导学生讨论。而老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给学生以知识的点拨提升,水到渠成,突破重点难点。

二、对教材的认识,真正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新课改给人最直观、最强烈的冲击就是教材的全面一新。高中的政治教材从过去的五本必修,讲述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转变为四本必修和六本选修,即《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表面上看必修的教材数量上减少了,但是内容上却增加了一个过去所没有的文化生活的模块,而且增加的选修内容也都是全新的领域。

1、生活性特点突出,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使我们的课程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2、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遵循高中生活规律,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

3、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文性,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从人文的角度看,选修课的设置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选修课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多元智能结构等个性的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三、对教学方法的认识,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对政治课接受的重要原因。新课程要求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灵活、新颖,能够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开阔视野,能够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校园生活,学习生活等方面大量鲜活、真实的事例,大胆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真理的探究精神。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政治课感到枯燥,乏味,以致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出版时事政治手抄报,知道有兴趣的学生自己找材料,并且要求每期材料都要新。另外,在课堂中还要采用时事新闻报道,演讲比赛,小论文撰写,小报制作等。

当然还要充分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明白,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化教学手段,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有趣的感知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单从教材这一基础环节来看,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过去一本教材教十年的事情不会再有了,新课改后,国家的方针是政治教材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真正体现政治教材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各种会议的召开以及学术界对于时政热点问题的不同分析,只有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其次,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的洪流、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学生们成长。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此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我们理应以满腔地热情投身进去,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适合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新课改这一新事物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