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角色体验在眼科护生入科教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患者角色体验在眼科护生入科教育中的应用

牟建容徐蓉刘德蓉

牟建容徐蓉刘德蓉(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护理教研室四川绵竹61820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眼科护生临床带教效果的方法。方法护生入科时除常规入科教育外,增加患者角色体验内容,即采用黑布蒙眼法造成其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在病房内完成30分钟的规定日常活动项目,体验后带教老师进行引导性提问。比较该方法实施前后护生对眼科临床带教的满意度、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结果在入科教育中增加患者角色体验后护生对眼科带教的满意度、出科考试成绩均较实施前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带教中让护生进行患者角色体验可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让其体会患者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并激发其学习动机,形成护生自我教育的氛围,从而提高眼科护生的临床带教效果。

【关键词】患者角色体验共情眼科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012-02

我院地处地震极重灾区,灾后承担了“健康快车”基地医院的任务,这项工作使我院眼科得到迅速发展,对眼科护理人员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如何培养眼科护理接班人是眼科临床带教工作中日益重要的问题。但眼科护理学在学生理论教学中并非主要科目,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差,加之患者住院时间短,周转快,使眼科临床带教面临理论基础差、实践机会少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眼科临床带教的质量,我院护理教研室自2012年起开始在眼科护生入科教育中增加了患者角色体验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简要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护生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2月在眼科实习的护生4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入科教育。2012年1~12月在眼科实习的护生58例作为实验组,在常规入科教育的基础上增加患者角色体验内容。两组护生的平均年龄、学历结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生均为女性,在眼科实习时间均为2周。两组护生均在出科前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理论考试试题与操作考试项目相同。操作考试项目在入科教育时均进行了示范。

表1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注:(1)表示t值,(2)表示X2值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指派科室教学组长负责。教学组长由专科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有钻研精神、对学生具有爱心和耐心的护师以上护理人员担任。入科教育在学生入科当天进行,内容包括科室介绍、眼科护理工作模式及工作特点、眼科实习要求、眼科重点护理工作制度等,并进行专科操作示范。

1.2.2实验组增加患者角色体验:实验组在常规入科教育之前增加患者角色体验,内容包括:⑴造成视觉障碍:采用黑布蒙眼法,造成护生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将入科护生随机排号,单号护生单侧视觉障碍,双号护生双侧视觉障碍。⑵完成规定活动项目:在30分钟内完成规定日常活动项目,包括洗脸、漱口、梳头、如厕、坐与上床、脱与穿衣服。为保障护生安全,护生体验时安排其他带教老师陪伴、指引和协助。⑶带教老师引导性提问:护生体验完毕后,由科室教学组长向学生提问,引导护生思考。所提问题由眼科护士长和教学组长设计,内容涉及视觉障碍时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内心感受等。主要问题有:当你看不见(或看不清)时,你最渴望的是什么?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在完成规定活动项目时,你最需要旁人为你做什么?当老师在你身边指引或协助你时,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通过体验,你愿意为眼科患者做些什么?如何做?

1.2.3效果评价包括护生对眼科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出科理论及眼科操作考核成绩。满意度调查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由护理教研室在学生出科后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眼科护理人员不参与调查,亦不知晓问卷细节,调查结束后计算满意率。

1.2.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验组护生对眼科护理带教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护生满意率比较

2.2试验组护生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x-±S)

3、讨论

3.1患者角色体验可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树立“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服务意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1]中说:共情(empathy)一词有多种中文译法,其他有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按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美国心理治疗大师欧文?雅洛姆则简言道: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2]。有国内护理学者认为:新一代的健康护理专业人员将以规则为基础的传统医学和以情感为基础的共情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一种全新的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3]。对于共情能力的培养国内外已有许多可借鉴的方法,如感受性训练、换位思考、角色扮演、临床实习探讨[3]。在眼科护生入科教育中增加患者角色体验的内容,可让护生通过实践,体会患者的内心感受和需求,学会以病人的角度去思考护理工作,树立“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服务意识。一位护生在体验后感概到:“当我处在一片黑暗之中,巨大的恐惧向我袭来,那时,我多么渴望重获光明!”另一位护生则说:“当老师的手牵引着我,当她温柔地将毛巾递到我手上,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我一定要象老师对我那样对待病人。”30分钟的切身感受胜过老师千言万语的教导,使护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有视力障碍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做。

3.2患者角色体验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引起动机的基本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内在条件就是需要[4]。护生通过患者角色体验,体验到患者需要护理人员的关心,需要护理人员告知他们有关眼疾的基本知识,教会他们自我护理,而这些正是护生在学校学习中所缺乏的。角色体验对护生起到了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她们认识到掌握眼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实习的效果。

4、结论

在眼科护生入科教育中增加患者角色体验的内容,为护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共情能力的舞台,使她们体会患者的心情和需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用病人的眼光看护理”的执业意识,同时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眼科临床带教的效果。在本研究中,护生在进行角色体验后带教老师的引导性提问根据临床经验设计,缺乏一定的心理学依据,尚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念蜂.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64.

[2]LrvinDY.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M].张怡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7.

[3]晏云霞.在心理护理中注重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106.

[4]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