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杨镇合

杨镇合重庆市涪陵第二中学校408118

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一般人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事,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与我们计算机老师更是“不搭界”的。但事实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的同时,一些不良现象和不道德的行为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暴力、色情、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所有这些都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把他们的才能和智慧应用在各种事业的发展上,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道德

如今,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1、寓德于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比如,在课堂上讲到《计算机的发展》时,可通过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再例如,教材有《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的好材料,可用以教育学生认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含义,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对保障计算机安全、防止和制止计算机犯罪引起足够的重视。

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防范意识。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渐进入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比如,有的学生对“黑客”行径充满了神秘感,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是犯罪,反而认为这是有能耐,把“黑客”当成偶像来崇拜。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为模仿“黑客”而去钻研有关的技术。对这些学生,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的破坏者。这就要求社会对计算机用户开展法制教育。所以,作为计算机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三、学会与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使用。当然有的活动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书如果没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