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

李中芳

李中芳

(江苏溧阳市溧城镇新昌卫生院213372)

【摘要】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急性腹泻病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并单用蒙脱石散,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更早,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方案效果确切。

【关键词】小儿腹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脱石散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126-01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常造成小儿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酸碱失衡,诱发营养不良,对患儿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腹泻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1.5±0.4)岁;病程1-5d,平均(1.7±0.4)d;其中56例轻度脱水,44例中度脱水,无重度脱水病例。入组患儿病情均与全国小儿腹泻病临床诊断标准[2]相符,均属于急性起病,且大便性状以及次数均有变化,大部分表现为稀水样以及稀糊状便,小部分便中带有血丝和黏液。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基线资料相近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进食指导、补液护理、纠正酸中毒、平衡水电解质紊乱等内容。单用蒙脱石散,用法用量:5个月-1岁患儿每次1袋,tid;大于1岁小于4岁患儿每次1-2袋,tid。

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其中蒙脱石散用法与用量同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用法与用量:5个月-1岁患儿每次2片,bid;大于1岁小于4岁的患儿每次2片,ti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d,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腹痛、呕吐、大便外观以及大便常规改善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经3d治疗后症状消失,粪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2)有效:经3d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粪便次数与性状也有明显好转;(3)无效:经3d治疗后症状、粪便次数与性状均无改善或加重[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更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对比(x-±s,d)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0%(31/5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44/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通常属于病毒感染引发,其中轮状病毒感染较为常见,轮状病毒导致小肠绒毛出现病理变化,同时肠内容物在腹泻时快速通过,从而引发内环境变化,导致正常菌群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故临床可见肠道内厌氧菌群在轮状病毒腹泻病例中有明显减少,且厌氧菌数量随着症状的加重而下降越明显,临床应及时予以有益菌群补充,以有效恢复急性腹泻患儿的肠内环境平衡。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中包括蜡样芽胞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粪肠球菌以及嗜酸乳杆菌,服用后至肠腔吸收,使原本失衡的正常生理菌群得到有效补充,形成生物屏障,具有广泛的抗菌效应,同时也有利于肠道保持微生态平衡。蒙脱石散可将多种病原体、细菌毒素等吸附并于肠腔表面固定,经过肠蠕动排出体外,可有效保护肠道细胞,维持正常肠蠕动节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互为补充,加速修复黏膜而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研究表明,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更早,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提示,在小儿急性腹泻临床治疗用药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可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病情。

参考文献

[1]张胜安.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62-664.

[2]卢小蕴.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8):1201-1202.

[3]朱旭凤.运脾化湿方结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1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