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病人恢复期期间躁动原因及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全麻病人恢复期期间躁动原因及处理

胡杨杨函

胡杨杨函(绵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621000)

【中图分类号】R7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200-02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术后病人躁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012年4月本科室出现的全麻苏醒期躁动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醉用药、手术部位、术前教育和患者本身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病人所造成的危害避免不必要的危害。

【关键词】麻醉全身恢复期躁动

全麻苏醒期躁动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1)术后躁动分度-轻度:在吸痰等强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躁动即停止;中度:无刺激情况下即发生躁动,淡无需制动;重度: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的不自主运动。术后躁动发作严重时,可引起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甚至危及生命。

1临床资料

自2012年4月我科出现麻醉后躁动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类型为头颈、胸腔、胃肠、肝胆、骨骼、泌尿外科病人。其中经静脉麻醉35例,吸入麻醉5例,静吸复合麻醉10例。

2原因分析

2.1术前用药

抗胆碱类药物的应用与麻醉后的兴奋有关。

2.2术后止痛的不完善

各类病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不一,不同个体存在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某些生理,病理以及药理因素会影响脑组织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常规的用药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要求,麻醉复苏期的大多数病人诉伤口疼痛是比较明确的引起躁动的原因之一。

2.3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

气道梗阻、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酸中毒等均可引起躁动或谵妄。

2.4病人本身的因素

2.4.1病人的年龄发生率以小儿和老年人多见。

2.4.2术前的焦虑状态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

2.5其他原因

管道的刺激、低温等。

3护理

3.1一般护理

全麻术毕后转入我科给予氧气吸入和机械通气,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给予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用药及病人的情况以及患者的术前情绪,向手术医生了解术前及术中情况,以便了解有无可引起麻醉复苏躁动的原因。

3.2维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立即吸痰;无明显痰液时不必反复吸痰,减少刺激性躁动。出现舌根后坠的情况,可出现鼾声,氧饱和度下降,可托起下颌或应用口咽通气导管。

3.3稳定循环系统

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质、量以及伤口的渗出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4防止意外损伤[2]

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的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应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自行拔除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可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

3.5疼痛治疗

及时应用镇静、镇痛药:确定患者躁动是由疼痛引起后,应立即给予镇痛药物。术后疼痛是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可出现情绪改变、心率、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及出汗时应向患者解释,减轻焦虑,并协助麻醉医师采用静脉应用镇痛药或者进行镇痛泵处理。

3.6心理护理

神志清醒者术前应告知手术麻醉方法和麻醉后恢复期的感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配合医生的处理。对各种反射正常,神志清醒,生命体征正常者可尽早拔掉气管导管,摘除氧气面罩,以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小结

现在全身麻醉已广泛用于临床,而对全麻苏醒期烦躁患者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观察与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患者的安全,加快患者的周转,平稳地渡过麻醉苏醒期及早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自智萍,易亚玲,王琦等.全麻患者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吉林医学,2005,26(5):463-464.

[2]喻宏.全麻术后躁动患儿的安全护理50例.当代护理,2003,19(5):32.

[3]周家琼.《中国医药卫生》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