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转变”

王常明

河南淇县第五中学王常明

美国哲学家培根有这样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读书足以傅彩,读书足以长才”。它把书对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阅读的作用就更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必须实现“四个转变”:即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从“我爱读”转变为“我会读”;从“我会读”转变为“我读懂”。

一、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究其本质就是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如看电影时,你两眼目视图像,两耳倾听声音,可能很少思考、很少想象,这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另一个想象的世界里翱翔……的确,阅读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指的就是这个影响。通过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二、从“我要读”到“我爱读”

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指的是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从“我要读”的愿望、决心,提高到“我爱读”的境界,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力求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在“问题驱动”下,让学生进入“主动介入”的状态,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当然,质疑阅读,并不局限于同一篇作品进行阅读,为了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风格与特色,可以进行一个大范围的质疑比较阅读:如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与《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作品的比较与质疑(老舍《骆驼祥子》与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与质疑(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与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鼓励学生多疑、善问,正是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一个突破口。

其次,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当一回小老师。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适时地给予他们一些表现机会,对推动他们主动阅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借鉴广东特级教师钟德赣先生的“反刍式”单元教学法,我将阅读教学设计为导读、仿读、自读三个层次。其中的自读课由学生来主持,学生阅读的劲头可大了。记得我班的梁伟文同学,开始对语文阅读提不起兴趣,后来我发现他有好在同学面前表现的特点,就推荐他当一回小老师。在我的指导下,他先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设计教法,弄清重点,突破难点,把导读、仿读课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自读课的实际问题。课后,他在周记中写道:“当小老师让我体验到语文阅读学问多:备课增长了知识,上课既锻炼了口才,也练了胆量。老师在堂上给我的中肯评价、委婉的批评,使我终生难忘。”这次成功使他不单自己爱上阅读课,还督促其他同学学习语文呢。的确,不同的小老师,风格各异,对同学们也特别具有吸引力。

三、从“我爱读”到“我会读”

从“我爱读”出发,通过阅读实践达到“我会读”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当代学生要读的作品实在太多了,教师要教会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结合学校开展的高效阅读活动,向同学们提出要求:(1)掌握快速阅读文章的技巧:①阅读时,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②对材料整体感知时要辨明文体,认识标题及注释对文章内容的提示或概括作用,学会抓主旨语句等。(2)学会积累式阅读。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老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如讲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向学生大力推荐《红楼梦》网站,里面的人物品评、诗词欣赏、经典对白等栏目,集文字、声音及影视于一身,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对《红楼梦》有一个全方位了解,积累文学知识。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高效阅读的根本。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此外,教师还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从“我会读”到“我读懂”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规律,目的还是让学生提高阅读效益,实现从“我会读”到“我读懂”的转变,这是根本。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我最常用以下训练方法,以课文例子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语文读本》《外国文学名著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等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如初中第六册第三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吟哦讽诵而得之,学了书本的课文后,立即找一些类似文章来学习,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可以马上印证自己的阅读效果,鼓舞自己,积极性大增,有时或触发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获得了新认识、新理解。

教会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也是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途径。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关系。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大大提高。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让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实现阅读过程的“四个转变”,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