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初中语文课导语的设计

毕红芝

(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镇毕武庄中学,河北唐山060008)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6-132-01

新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下面介绍七种导入方法。

一、设问引入法

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先在黑板上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例如上海可叫不夜城,广州可叫羊城,南昌可叫英雄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同学们猜猜?”(老师在黑板上写“苏州”二字)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响亮回答:“园林城!”于是,老师顺势在“苏州”二字后面写上“园林”二字。这样,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趣味盎然,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驱动力,急于了解苏州园林的特色。

二、故事引路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例如:学习《竞选州长》一课,我就用故事导入: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故事引起了同学们的笑声,我乘兴提出:“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从《竞选州长》中说说这种特点吗?”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三、猜谜语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一天,我一进办公室,班老师和几个同事正在办公。这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对着了班老师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后说:“班老师,我来看您了。”班老师抬头一看,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他一下,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班老师沉思一会儿,笑着说:“还用说,他就是……”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但班老师并没有说出他学生的真实姓名,同学们猜猜,班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举手回答。有预习的学生会答“最可爱的人”。对,班老师就称呼他的学生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通过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

四、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是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练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如初中第一册《短文两篇》,因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师生之间不太熟悉。相互交流的语言还很贫乏,不可能一下子就采用生动活泼的导入法,只能采用直截了当的开门见山法: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描绘了一幅风雨童趣图,画中充满生活的乐趣,纯真的童心;《散步》则选取生活的一角,通过几个细节,写了三代人之间的深沉的爱。两篇文章都是写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睦、关爱。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两篇短文。

五、穿插吸引法

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文人的奇闻轶事,往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教王之涣的《凉州词》时,一开始就穿插王之涣的一段经历。有一次,诗人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在一酒店饮酒,并听几名歌女唱歌。他们私下约定,如果谁的诗被歌女唱出,就证明谁的诗最受欢迎,结果最好的一位歌女第一首就唱出了王之涣的一首诗,这首诗是千古佳作,同学们知道这是王之涣的哪首诗吗?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学生学习情绪积极高涨,产生了急于学新课的强烈欲望,并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诗中的意境。

六、简笔图形法

用简笔画导入,对于语文课,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学生是什么?启发学生从数学课,生活中,为人等展开形象思维;第二步,在圆圈里画一个正方形,问学生这样的图形又像什么东西?(铜钱)第三步,在这个铜钱里画一个人,寓意是什么?提示学生“人钻到钱眼里去,寓意六亲不认”;最后导入: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这样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已钻到钱眼里,一心只认得钱,连自己的亲弟弟也不认!”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简笔图形的慢慢画入,学生兴趣高涨,兴致勃勃地往下继续学习。

七、创设情境法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制造一个美妙情境,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灯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境,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图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印象得到充实和深化,让学生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导入: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总之,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的导语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以旧代新法、悬念设置法、比较引入法、诗歌朗读法、释题导入法等。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