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分子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智能高分子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

陈皓

广东省深圳市地铁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518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发展的范围也得到扩大,现代建筑材料中,主要应用以塑料、橡胶、纤维为主的高分子材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建筑的成本,实现现代建筑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关键词:智能;高分子材料;建筑;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

高分子材料虽然只有不到百年的发展史,但却异军突起,凭借其良好的性能,迅速成为军事、医疗、航天、体育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展望未来,作为技术革命的物质产物,以合成高分子诞生的新材料,必将对我国材料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高性能化,加强高分子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抗老化及机械强度必然是其未来的发展重点,这对于航天、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技术行业意义非凡,可通过新的加工技术改变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通过微观复合方法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等;其次是高功能化,目前我国已经研发出导热导电的高聚物、高吸水性树脂、医用人造器官高分子材料等,并应将目光投向光致抗蚀性材料、高分子催化剂、高分子分离膜等方向;再次是智能化,所谓的智能化,就是使材料具有自主的思考能力,如预知预告性、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我识别能力等,这对于我国的高分子材料研究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如实现,将会为我国的高分子智能材料领域带来质的飞跃;最后是绿色化,高分子材料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绿色环保理念,应该从开发原子经济的聚合反应、选用无毒无害的原料、高分子材料的再循环利用这几个方面入手,使得绿色化理念得以实现。

2智能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综述

2.1自修复型高分子材料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庆树中城(YoshikiChujo)等人在日本京都大学首先报道了双硫键的自修复材料。他们利用巯基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用水解(PEXI)与双硫化合物交联两种方法合成含双硫键的聚恶唑啉水溶胶。这种溶胶形成了类似于蛋白质大分子的结构,两条大分子长链中间由S-S进行链接,当其中双硫键发生断裂后,大分子链的-S-H又会反应生成S-S键,使得材料能够实现自我修复的功能。实验表明,材料在五个小时内就能实现完全修复。但这种材料也存在很大缺点,材料强度低、自修复时间长、结构稳定性差等缺点。

200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卡耐基•梅隆大学的Tsarevsky和Krzysztof等人以2-溴丙酸酯苯乙烯为载体,以2-羟基乙基二硫化物为引发剂,以溴化亚铜、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为催化剂(300︰1︰1)在九十摄氏度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带有弱双硫键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分子量(Mw/Mn<1.1)均一性非常好。当发生断了时,分子内的双硫键发生断裂,还原为端基为硫醇的聚苯乙烯。在FeCl3作用下,该自修复高分子可氧化回原来的双硫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时,自修复时间最短可达22h,修复效率最高。制备时也可用N-N-二甲基硫代甲酰胺作为单体,合成更大分子量的聚合物,可满足不同的需要。2011年,BertKlumeperman教授等人[19]以动植物体受伤能够自我修复为线索,采用仿生学思想创造出了能够自修复的人造材料。他们合成的橡胶中增加了大量的双硫键,形成了双硫键网状结构。由于双硫键与双硫键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所以当双硫键断裂时,只要合适的温度下(双硫键为弱共价键,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自修复)就能重新结合周围的硫原子,形成新的双硫键,使得材料能够实现自修复。产物以EPS25(聚苯乙烯)、DER723(环氧树脂)、Teterathiol(四硫醇)为原料制备,通过环氧化物端基环氧基和巯基开环加成反应生成含双硫键产物,产物可以实现多次自修复。2012年,我国华南理工大学邓国华等人[20]通过用三臂聚乙二醇-三苯甲醛和3,3′-二硫代二丙酰肼反应,制得含有酰腙键和双硫键结构的水凝胶自修复材料。当水凝胶结构被破坏时,在pH为3和6的酸性和pH为9的碱性条件下,可通过酰腙键或者双硫键交换来实现材料的自修复。在pH为7的中性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加苯胺做催化剂来是的材料得以自我修复,而且自修复只要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在自修复48h后,产品能够达到被破坏前的力学性能,且裂纹基本消失,实现了一个基本还原的过程。但是由于自修复时间太长,修复条件人们日常生活相对难以实现,所以目前实用性较差。

2.2导电高分子材料

2.2.1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指将弱导电性的高分子材料经过化学改性(如掺杂)制备出具有导电功能的材料,这类高分子材料在化学结构上具有共扼双键,通过高聚物分子中的不定域电子导入导电性基团(如具有二电子的芳基或取代的苯胺等)或掺杂其他物质使其具有导电性。按照其结构可分为:多烯类高分子、芳香族共扼高分子、杂环共辘高分子和共聚型高分子。其中主要有聚乙炔、聚苯胺、聚唆吩和聚毗咯等,结构型导电高分子的主要发展方向:多功能化,实现光电磁之间的转换,改善聚合物的稳定性和可加工型;高导电性,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和复合等方法改善导电高分子的潜在性能,制备高导电性的聚合物:结合多学科,开发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新领域并加速其产品化使用性。

从导电原理上看,这类高分子材料可以直接用作导电材料使用,但由于这类高分子材料分子刚性大,导致难溶解、难溶融、加工成型难、稳定性差和易氧化等缺点,不能直接使用,可用作导电填料,与其它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共混改性处理,制成导电复合材料。相比与无机填料,使用该导电高分子材料做为填料,制备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容性较好,分散性高,具有更好的导电效果和稳定性能,但相比无机导电填料,导电率较差,可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不同的导电填料。

2.2.2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指以电绝缘性好的高分子材料为基体,经过物理改性(如注射、压塑或挤出成型等)制备出具有导电性能的材料,一般是将导电性能优异的物质如石墨烯、合金填料、碳纤维、碳纳米管、金属粉末和金属丝等掺杂到高分子材料中,使之具有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又增强了该材料在电学、力学和其他方面的性能,所以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减少填料的用量并能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开发导电复合材料的新种类,拓宽应用领域;添加填充物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的同时,不改变和改善复合材料的加工成型性能,力学性能等;探究复合材料的多功能化;改善材料的导电性、阻燃性、热稳定性和耐摩擦性等。碳系填料和金属填料是最常用的填充材料。

填料主要有一下几种形态:①颗粒状、棒状或椭球状[36],这类填料主要有石墨、炭黑、金属粉末等;②纤维状结构,以大量微细纤维形式分散在基体中,这类填料主要有碳纤维、碳纳米管和金属纳米线等,这类填料置于集体中,可增强基体材料的强度;③层状结构,以片状或细筋状的层状形式分散在基体中,这类填料主要有石墨烯、石墨纳米片和金属微片等。

3结语

智能高分子材料种类繁多,包括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等。智能高分子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还可以改善建筑的美观程度,改善居民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戴亚妮,李平,王爱勤.智能高分子材料在智能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7,(Z1):362-369.

[2]安骞,魏巍,葛雨.浅析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31(02):122-123.

[3]杨勇.废旧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回收利用[J].江西建材,2016,(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