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北地区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治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浅析苏北地区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治理对策

黄登楼

摘要:针对江苏省苏北农村水环境恶化形势,从多个方面分析农村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苏北农村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苏北;农村水环境;恶化;治理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6-0177-02

收稿日期:2009-03-0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我国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苏北农村的水环境情况也逐渐不容乐观。恶化的水环境与地方较为发达的经济状况和优裕的生活条件极不相称,当地水环境严重危害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身心健康及生存环境,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食物安全和水安全。因此,对苏北农村快速发展背后带来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提出合适的治理对策势在必行。

一、苏北农村水环境恶化原因分析

(一)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他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等污染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严重地破坏了其周边地区的水环境。而且由于城市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了郊区小城镇,从而使其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大城市中心区。

(二)农药、化肥的大量不合理使用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来源于:(l)直接向水体施药;(2)农田使用的农药随雨水或灌溉水向水体的迁移;(3)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4)大气中的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5)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飘移沉降进入水体以及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另外,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化肥使用的快速增长也造成了水环境污染。

(三)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

最近几年,随着建设“菜篮子工程”以来,城乡居民对肉类消费需求的大增,农村的养殖业发展迅速,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由于保护环境意识差,农民们一般将畜禽类粪便、废弃物和畜禽宰杀废水、废弃物等直接排放到溪水中,这些废水又随溪水汇入河流,由此而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造成了河流的富营养化,浮藻、水草丛生和鱼类死亡,也加剧了治理的难度。水产养殖业也对一些湖泊、水库造成污染,其污染的来源包括:(l)鱼类粪便;(2)饵料沉淀;(3)为使水生植物生长而撒播的各种肥料。

(四)污水灌溉带来的污染

近年来,农村污水水质发生明显变化,水中污染物浓度增高,有毒有害成分增加,且污灌面积大幅度扩大。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成为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及食物安全。

导致污水灌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污水处理跟不上,污灌水质超标、农田污染增多;(2)污灌面积盲目发展,监控、管理体系不健全;(3)河道灌溉功能退化,城市郊区大都变成污水排放的河道;(4)污水灌溉研究严重滞后。

(五)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

目前,苏北农村大部分村镇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没有正规的垃圾收集或处置场地,没有任何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住户的生活污水、废弃物直接排入河流。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磷,长期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质;再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习惯性地把垃圾往河里倾倒,致使我国苏北农村不少地区的小溪和河流变成了黑河。

二、苏北农村水环境治理对策

(一)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布局,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措施

对于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要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要加强宏观控制,要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尤其是地下水水源。对危害、威胁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严格限期实行关、停、并、转、迁。

(二)加强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发展生态农业

政府应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尽快研制出高产、高抵抗力的农作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大力发展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料、控释肥料,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

(三)加强农村点源污染防治,控制养殖业发展规模

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控制和管理解决养殖业污染的问题,在根本上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养殖业规模,建立生态型养殖场,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

(四)加强污水灌溉技术研究和管理

污水灌溉涉及农业、水利、城建和环保等多个部门,目前应尽快成立有关污灌管理的协调机构,大力推行灌溉污水预处理技术,全面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并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从总体上保证污灌区生态平衡。

(五)开发、推广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的水环境状况,结合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和相对集中(小城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来加强农村地区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示范区,逐步推广。

三、结语

有效的保护水环境不仅是农民的迫切需求,也是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应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危害的严重性,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的公众参与机制,让公众参与环境监督和环境管理。积极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新农村稳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贵宝,王东胜,谭红武,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3,1(2):29-33.

[2]杨国丽.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水利电力科技.2003,32(4):39-41.

[3]罗盛焕.改善农村水环境的对策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08,(9):135-136.

(责任编辑:袁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