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学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在快乐中学数学

徐瑞琴

徐瑞琴江西省乐平市第五小学333300

一年级小朋友天真、活泼、可爱,但是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上课怎么也静不下来,批评他们又怕孩子从此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数学,再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快乐中进入数学的空间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精心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中的“动物乐园”第一课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玩得可开心了,要不要一起去和它们玩玩?你们看小鹿跳着向我们走来了,它一边跳一边说:“什么动物和我同样多?”小动物们都争着说它们和小鹿同样多。小朋友们你们说:谁说的对呢?为什么?这样小朋友一下子就被故事吸引住,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问题,主动参与问题的学习和讨论。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上课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玩中快乐地学习新知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学中,可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体验参与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中的“捆小棒”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请他们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学生们很开心,一边捆一边说: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一个十。这样动手的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中,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领会到十个一就是一个十,促进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其次,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动手尝试操作。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新知往往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要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数学中的新问题,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一册“认识钟表”时,我首先带着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做一面活动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钟面的结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钟面分12大格,又细又长的针是分针,又粗又短的针是时针。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展示自己是怎样看出来的,最后总结出最简便的认识钟表的方法。这样设计教学,能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动起学习的互动性。

三、巧设练习使学生能在快乐中进一步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知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一年级小朋友在学完新知后再要他们做练习,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早就坐不住了。所以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突出重点、形式新颖,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新知的好习惯。

在练习中,我常运用数学故事,在故事中提问题,这样不仅让数学新知进一步接近了生活,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可设计些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如改错、登山比赛、抢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趣味性浓的练习,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快乐中进一步巩固了新知。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数学、爱上数学、恋上数学,最后主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