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姜玉玲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150500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54例疑似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52例非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ECG)以及高频心电图(HFEC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测结果以及高频切迹总数的差异。结果研究组HFECG的敏感度显著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特异度方面,两种心电图检查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两种检测方式在敏感度及特异度上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高频切迹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在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应用中较常规心电图的准确率更高,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的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高频心电图;常规心电图;隐匿型冠心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043-01

隐匿型冠心病又称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无临床症状,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疾病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大的意义。临床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隐匿型冠心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方法比较复杂,且为有创性检查,临床难以广泛的开展。本文比较了常规心电图(ECG)和高频心电图(HFECG)在诊断隐匿型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54例疑似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6.5±9.7)岁。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52例非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56.2±9.4)岁。两组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之间经过统计学的分析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组间的可比性。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检查前保持皮肤的洁净,并静坐休息10min,。仪器为ECT-512A心电自动分析仪,患者取平卧位,安装心电导联头后,打开仪器,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及高频心电图检查。本次研究的高频切迹临床标准:采用12组合导联,QRS波群上的切迹总数≤8为正常,切迹总数9~11为疑似,切迹总数≥12为病变异常。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检查结束后,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高频切迹总数。

1.4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对两组诊断结果比较HFECG对研究组诊断敏感度为83.33%(45/54),特异性为42.86%(6/14),ECG对研究组的诊断敏感度为53.70%(29/54),特异性为53.85%(7/13),HFECG对研究组诊断敏感度明显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ECG对对照组诊断敏感度为86.54%(45/52),特异性为41.67%(5/12),ECG对对照组诊断敏感度为80.77%(42/52),特异性为54.55%%(6/11),两种检查方法对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之间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高频切迹总数研究组高频切迹总数为(12.37±3.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隐匿型冠心病为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当前临床普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造成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转化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患者猝死。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进行心电图检查的过程中,为更好的记录心电图波形,心电仪会将高频小波进行自动过滤,由此就直接造成了患者心电图部分信息的高频信号丢失,对诊断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也正是由于该种问题,造成了心电图检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限制[2]常规心电图检查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性高等特点,主要是对大范围心肌缺血、坏死、心率失常患者的敏感性较高,但是由于隐匿型冠心病缺乏典型的心脏病变症状,因此其对于发病时间较短的老年患者来说,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容易出现漏诊的可能性,延误患者及时治疗。高频心电图是在常规心电图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能呈现患者出高频、细微的心电变化,以此提升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及症状不典型且临床体征不明确者来说,能够有效避免运动试验的危险性,但是该种方法也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特异度较低[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FECG的敏感度显著高于ECG(P<0.05),而在特异度方面,两种心电图检查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两种检测方式在敏感度及特异度上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高频切迹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高频心电图在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应用中较常规心电图的准确率更高,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的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单若营,齐兵,王明颖.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30-31.

[2]邱荣荣,高岩萍,李录.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1):110-112.

[3]王利民,都雯.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42-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