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分析

应礼彪王桢桢

应礼彪王桢桢

金华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摘要: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最主要的目的是应对突发环境当中的政府的组织管理能力、指挥应急资源以及应急行动的一种程序规范和整体计划。如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提前制定好良好的应急预案会在处理过程当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介绍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出发,主要探讨和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政府;组织管理

1应急预案概述

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政府的组织管理、指挥协调应急资源以及应急行动的程序规范。制定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需要以应急机制作为重要的基础,它是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有力保障。

总结起来应急预案具有以下几种特征:1科学性。如何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学问,所以在解决之前必须要以科学的态度为基础,需要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制定出严格统一、井然有序、高效快捷的处理方案,将预案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这样能够科学的处理突发事件。2合法性。在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是需要首先考虑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否符合法律程序,尤其是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行政权力更需要明确的法律依据。还需要明确应急管理体系、职责和指挥权限等行政管理条例,这样能够确保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3系统性。预案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每一个预案包含着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明确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在每一个过程当中,谁来做,如何做,何时做,应用什么资源;另一个方面需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每一件事都需要有应急预案,使每一个预案都能够自身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4可操作性。整个的应急预案需要符合实际情况,总体要做好以下五个环节:监测、预警、防灾、救灾以及恢复,能够从侧面体现统一领导以及分级负责的原则,尤其是要有针对性,符合客观事实。还需要着重建设报告体系、防灾救灾体系、恢复重建体系。每一个职责要有明确的分工,应对措施简单明了,易于操作。5程序性。在设定预案时要规范设计方法以及步骤,根据民主、科学的观念进行设计,需要广泛的征求更方面专家的意见,集各方人才的意见。

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概述

提前制定相对缜密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应对突发事件有着非常大的意义:1、能够减少决策的时间和压力。因为突发环境事件有着紧急性、发生信息不充分性、可利用的资源有限性等一些列特点,所以当突发环境一旦发生,它需要管理者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信息下迅速的做出有力的决策。突发环境事件的管理人员在制定相应的预案时要考虑到所以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还要将这些情况分出主次,把握好每一种突发情况的主要矛盾。这样就能够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不会变的手忙脚乱,而是能够快速的把握问题的实质和主要的矛盾,进而快速的做出科学的判断。换句话说,预案能够使突发环境事件变的更加明了,从而减少解决突发环境事件决策的时间,减轻管理者决策的压力。2、降低人们的紧张感。当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人们对其了解较为浅显,认知程度不高,这样就会造成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控制力不足,对其管理缺乏自信心。当组织制定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突发事件的相应的管理人员对于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会充分的考虑,也会对出现的情况考虑过相应的处理措施。3、合理的分配突发环境事件所需要的资源。因为突发事件本身有着紧迫性,所以可能会造成突发环境事件所需的资源不足,这就需要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突发环境事件预案对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就能够是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作用。4、能够是突发环境事件恢复的更加科学。突发的环境事件是将原有的平衡打破,而使得陷入一个混乱的状态。如果没有相应的预案,就会使相关的管理者变的手忙脚乱,很难从突发环境事件的噩耗中转换思想。相反,如果提前制定好相应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案,就能够给相应的管理者充分的考虑空间,就能够很快找出问题的主次问题。这是由于预案中明确指出每一个突发环境事件的细节所对应的解决方案,如若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每一个部门就会根据提前制定好的预案各司其职,尽快的解决相应的问题。

3对于应急预案的对策与建议

3.1自上而下的构建应急预案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需要提高我国相关法律的保护,例如提升《环境保护法》的法律效力,使其成为真真正正的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其次,当出现应急状态时所涉及的公民权利和公权扩大问题,都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指定的《紧急状态法》为基础,以此来确保应急处置的合法性。最后,需要制定关于预案的编制指南和评估标准,对预案的措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3.2规范预案编制程序与框架

在制订预案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职能进行分工成立预案编制小组,相关的单位可以先对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周边的环境进行自我调查,对自我环境保护做一个应急能力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在以上的基础之上可以结合相关的条例以此来规定预案编制的指南,编制的预案指南需要与相关部门的预案、上级与下级的预案相连接。当编制预案之后需要进行一次演练,结合演练的结果对预案进行再一次的修复。当预案达到实用性、完整性、可行性的要求之后,将预案送至相关专家手中,让专家进行评审,进行查漏补缺。

3.3完善预案评审制度

根据基础规定建立预案评审专家体系,当对预案进行评审时至少需要邀请两位以及两位以上的预案评审专家参加评审。以预案评审的要素作为基础,建立一个要素的评审清单,专家需要以清单的内容作为基础逐一的对预案进行审查,当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预案时,提出相关建议进行修改。依据评分制度,对要素的评审结果评分,当分数达到预期分数时才能够使预案通过评审。如有不能通过评审的预案需要根据相关条例的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后重新申请向专家评审,直到预案通过评审为止。依据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在评审过程当中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现象,就要追究相关评审人员的法律责任。

3.4明确备案要求,建立主动备案制度

对于县级以上的环保部门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程序对预案进行提前编制、演习、评估、修订,在整个过程当中需要确定预案是否符合相关审核要求,如果预案通过审核后就需要对预案进行备案。建立应急预案信息平台,并且保持时刻的更新,这样才能够在突发环境发生后能够立刻采取措施。

4结束语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处理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基础,只有在编制预案时进行仔细的编制、演练、修订、评估、备案等过程才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合理的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应急能力,为处理突发环境事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应急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林鸿潮.论应急预案的性质和效力——以国家和省级预案为考察对象[J].法学家,2009(02).

[3]闪淳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中国应急管理.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论文,2007.

[4]陈长坤,孙云凤.基于动态管理模式的企业应急预案管理的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1).

[5]刘庆华.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