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

刘春波

七台河勃利县勃利镇医院154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6例(129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加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对患者分别行术前及术后1d、1w、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检查、和自觉症状评分。结果白内障术后干眼主观症状增加、BUT明显缩短、FL明显增多。至术后1个月,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BUT与术前相比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w干眼主观症状、BUT和FL已接近术前水平(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较对照组干眼主观症状更轻、BUT更长、FL更少(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早期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可有效改善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性,缩短眼表功能修复时间。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白内障术后;干眼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和设备的飞速发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得以普遍开展。较之传统手术,其具有切口更小、愈合更快、角膜散光更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等优点[1]。但白内障手术可导致泪膜不稳定,特别对老年患者术后易出现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和视物模糊等干眼症状[2-3]。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本研究拟观察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探寻改善患者术后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性的有效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106例(129眼)。排除糖尿病、全身结缔组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病,排除其余眼部疾病及手术史。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58眼),其中男性25例(30眼),女性23例(28眼),平均年龄(65.2±9.3)岁;治疗组58例(71眼),其中男性31例(37眼),女性27例(34眼),平均年龄(66.1±8.6)岁。两组间性别及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按照白内障术后常规用药: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4次/d,普拉洛芬眼液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次/晚,用药时间持续至术后2w。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4次/d×1个月。

1.2.2对患者分别行术前及术后1d、1w、1个月BUT、FL检查和自觉症状评分。具体检查和评价方法[4]如下。

1.2.2.1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time,BUT)测量方法荧光素钠角膜染色,患者向前直视,裂隙灯显微镜下用钴蓝滤光片观察,嘱被检查者瞬目数次后睁眼,凝视前方,计算从被检查者睁眼开始至出现第1个黑斑为止的时间。检查结果正常>10S。

1.2.2.2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方法[5]BUT检查后在裂隙灯钴蓝光下观察角膜,将角膜分为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个象限,观察各个象限内有无荧光素着染。无着染记为0分;点状和小片状着染分别记为1分和2分;块状着染记为3分,共计0~12分。

1.2.2.3干眼症症状评分标准观察患者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无症状为0分;偶尔出现症状为1分;间断出现轻度症状为2分;持续出现明显症状为3分。

1.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组和对照组白内障手术前后BUT比较对照组术后1d、1w、1个月BUT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仅术后1dBUT短于术前(P<0.05),术后1w、1个月BUT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d、1w、1个月BUT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延长(P<0.05),见表1。

2.2治疗组和对照组白内障手术前后FL评分比较对照组术后1d、1wFL较术前明显增多(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仅术后1dFL较术前增多(P<0.05),术后1w、1个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d、1w、1个月F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治疗组和对照组白内障手术前后干眼症症状评分比较对照组术后1d、1w、1个月干眼症不适感持续,较术前增加(P<0.05)。治疗组术后1d干眼症不适感重于术前(P<0.05),术后1w、1个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d、1w、1个月患者自觉症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白内障手术可因手术机械性、炎症性、感觉神经损伤和围手术期局部药物的应用等原因引起角膜缘部分干细胞和部分结膜的杯状细胞受到破坏,同时影响泪膜中水化粘蛋白对眼表组织的粘附作用,泪膜稳定性下降[6],从而导致干眼。严重的干眼除了眼干、异物感、烧灼感、眼红、睫毛上有碎屑及晨起睁眼困难等不适症状[7]外,感染几率会增加,且长期干眼与术后角膜散光、角膜非球面指数密切相关[8],将直接影响术后生活及视觉质量。

我们的研究表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主观症状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多。其中泪膜破裂时间改变以及主观不适症状持续至术后1个月。刘祖国等[3]研究表明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改变在术后1d、1w明显,1个月已恢复正常,但也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术后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增多及主观不适感增加仍持续存在[9],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10]。这些结果都说明白内障手术对眼表结构平衡影响,术后早期患者存在明显的干眼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目前临床上针对轻到中度干眼主要应用泪液替代品治疗。本研究选择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作为治疗药物,其是一种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氯化钠、乳酸钠、氯化钾、氯化钙及纯水等与泪液成分、pH值相似的人工泪液药物,能产生亲水性膜长时间粘附于角膜表层,可有效模拟黏液功能。同时由于其不含防腐剂,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长期防腐剂接触眼表所致角膜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联结带破坏,角膜通透性增加而造成的角膜上皮点状剥脱[11]。在我们的研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治疗组白内障术后1d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受影响程度即明显小于对照组,在术后1w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已接近术前水平,说明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是有效的,且可明显缩短白内障术后眼表功能恢复时间。

综上,羧甲基纤维素钠眼液可有效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治疗,对此类手术是否需要术前预防性运用人工泪液以期进一步降低术后早期干眼相关反应、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则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姜淑敏,韩琪.白内障手术方式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9):1388-1390.

[2]RamJ,GuptaA,BrarG,eta1.Outcomesofphaeoemulsificationinpatientswithdryeye.JCataractRefractSurg,2002;28(8):1386-1389.

[3]刘祖国,罗丽辉,张振平,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变化[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74-277.

[4]刘祖国,彭娟.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规范[J].眼科研究,2008,3(26):161-164.

[5]MacriA,RolandoM,PflugfelderS.Astandardizedvisualscaleforevaluationoftearfluoreseceinclearance[J].Ophthalmology,2000,107:1338-1343.

[6]王文玲.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临床眼科杂志,2007,15(5):456-457.

[7]赵家良.眼科疾病临床诊疗规范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1.

[8]宋颖,张琳,周绍荣.干眼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5,25(6):553-555.

[9]赵镇芳,段香星,王文坡.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功能变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705-706.

[10]徐建江,孙兴怀,陈宇虹,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998,82(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