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坡地建筑设计思路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当代坡地建筑设计思路构建

廖芳

廖芳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目前,随着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影响,坡地环境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被重视。坡地的开发和利用在不占用良田的前提下为人类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并且这种立体形象给人们提供了特殊的视觉感受,全面构建一个新的建筑形态。本文针对坡地利用和开发的重要意义,根据其地理环境以及地域精神,通过对坡地不同地段区位的空间属性进行分析,介绍不同地段坡地建筑设计的手法和途径,进而满足当代坡地建筑设计的要求,回归自然界、回归地域性,为人们创建一个舒适、富有特色的环境。

关键词:建筑;坡地;设计;地域性

随着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建筑领域从空间建筑发展到生态建筑,在满足自身居住和空间范围的使用下,促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相关联,促进自然可持续发展。而本文研究的坡地建筑设计,在地域性特征中,构建了独特的空间形态而且赋予了生态建筑的理念。采用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实施设计,促使建筑与自然和谐共长,满足场地环境的整体协调性,提升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建筑环境。

一、坡地及其开发的意义

坡地是种倾斜面的概念,主要的范畴包含具有一定倾斜度的自然或者人工场地。本文将坡地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设计和构造带给人类一种独特的心理感受,有效利用自然,体现生态利用的综合性。坡地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坡度为5~25%的坡地,其建筑的接地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地性、节地性以及安全性等特征,满足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将坡地环境与自然环境,最终构造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设计和构建过程中,充分利用坡地资源以及自然环境,满足生态形态,创造独特的建筑空间,最终给人们带来一种现代建筑风格享受。

在本文提出了对坡地的开发了利用,其目的是缓解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空间需求和资源危机的双重压力,在充分利用和开拓坡地的场地空间,适应建筑设计的要求以及生态构建特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其建筑风格带给人们居住和精神需求,全面体现当代坡地建筑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另外,当代坡地建筑的设计和构建,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促进坡地人居环境的生态文化建设。

二、坡地的环境特征及其地域精神

坡地环境的特征表现在:(1)地貌的复杂性,由于地貌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坡地建筑中,地形是影响建筑设计及其风格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坡地气候以及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在受到等高线、坡度以及山位等因素的限定,就决定了建筑的布局以及设计。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一般成比,地面坡度越大,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就越小,等高线排列就越密集,等高线在地形中主要反映地表起伏的势态和地表形态的特征。坡度是不同山体位置的坡地特征,在开发和利用中,可以根据坡地地形的陡缓程度来判断不同地段的利用性,坡度与坡地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然而山位又是反映坡度中不同位置的空间属性。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按照山位可以分7种,如下图所示:可以依照山位的不同特征,综合考虑,提高建筑设计的可利用性。

建筑坡地的地域精神:是指在特定地区环境系产生的独具特色、传承文明的文化精神,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能够与地域环境相融合,并且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坡地建筑设计中,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自然场地,培养了人们对生活以及对自然的艺术品位,造就了清新雅俗的审美个性,并且培育了天人合一的高尚情怀。在建筑风格中体现出来,以丰富的空间设计效果提升坡地地域精神的品位。

三、不同地段区位的空间属性及其建筑设计

1、地形区位及其空间属性

坡度的地形和地貌与建筑空间的设计有着独特的空间属性,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环境氛围,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通常地形可以分为:山脊、山顶、山崖、山腰、山谷、山麓、盆地。而山位又可分为:坡底、坡中以及坡顶,山位的不同影响着建筑设计。通常在坡底或者是坡顶建筑水平方向的延伸性比较大。

2、不同地段区位的建筑设计

在考虑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在坡底建筑设计中,不同地段区位有着不同空间形态,最终产生的景观以及生态特征不同,建设过程中依据坡底建筑与坡地环境之间的整体性关系,以及建设场地的形态和空间结构,最终营造出建筑坡地整体环境协调性。在坡顶建筑设计中,主要包含山顶和山脊两部分,由于坡顶具有视线、景观控制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对整个山脉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山顶的空间位置比较的,增强了建筑利用的可能性,其建筑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坡地的景观,通常对山顶建筑采用全方位的建筑形态加以控制。在建造过程中,除了标志性建筑,一般采用将山顶形态与生态特征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减少对原有坡地环境的破坏,提升原有坡地的建筑形态。为了避免对坡地过度开发以及对生态及景观的破坏,一般采用“小、隐、散”的方式将建筑结合坡顶的形态具体布置,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体现坡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在坡中坡地建筑设计中,由于开发了利用过程中受到山腰以及山崖等坡度方向的限制,这种线性开发,有利于坡地建设开发利用,一般情况下,坡度比较大是,其开发利用难度比较大,并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坡中坡地具有方向明确的空间属性,一般呈单向性发展,在建筑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动态性和层次感;在坡底坡地建筑设计中,坡底具有较大的利用场地形态,其地形、气候以及水文环境比较稳定,具有很强的空间属性,以建筑的形态带给人们视觉感受和心理享受。建筑设计过程中,坡底地段是坡底建设用地的主要地段。通常在山麓段,由于坡面比较长,空间水平运动比较多,往往会带给人以较强的空间感受,但是在具体建筑中要设计好细节部分,增强坡地建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由于山谷和盆地具有较强的内向型和一定程度的封闭性,视野有限。其坡度对场地的开发利用影响比较小,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具体空间属性及其建筑形态分布特征表现在:

通常在坡底建筑中,其建筑形态一般表现为踏步主轴型以及空间穿插型,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层次感,但是由于受到地势比较低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强第五立面的表达,提升空间效果。

3、坡地建筑的接地方式

由于坡地地形的起伏变化,通常采用“减少接地”的原则,用错层、掉层以及吊脚的建筑形式等,使得坡地建筑根据具体地形和地段的坡度,以及等高线的变化来调节建筑的底面,以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和接地情结。通常,坡地建筑接地形式对地表的改动程度与建筑的机构形式有着很大影响,能够起到保护生态平衡以及增强坡地建筑效果的作用,另外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使建筑形式与场地地形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最终达到与地面协调的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坡地自然环境,根据具体的坡地形态进行设计和构造,在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坡地来实施建设,构建富有特色和舒适感的坡度建筑。整个构建思路中,从整个坡度环境出发,注重地形、山谷以及坡度的起伏变化,结合山势对坡地建筑进行具体设计,满足时代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为人类创作出富有特色的建筑结晶,回归自然,不断创新建筑新形势,促进当代建筑不断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庆顺,李伟光,蒋丽.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5(21).

[2]陆金石,梁小飞,于晶晶.基于价值工程的坡地商业建筑底层竖向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探究,2013(36).

[3]王涛,李海宁,吕芳,彭玉州.基于坡地地形的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14(08).

[4]杜建良,程小青,张继刚,李希军.坡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及地质灾害防治[J].沈阳建筑大学,2015(25).

[5]周莹,朱伟,赵振生.坡地建筑形态的构成初探[J].重庆建筑,2014(14).

[6]赵秀敏,王丽云,范洪涛.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下的重庆坡地公共建筑底层架空设计初探[J].西部人居环境研究,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