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3

浅谈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

文选成张代寿

文选成张代寿(四川省岳池县九龙中心卫生院63830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408-03

【摘要】药物是人类防病治病,维护身心健康,促进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合理用药就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合理用药现已纳入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一项日常工作。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是直接关糸到“三农”的民生大事,应引起重视。通过乡镇(中心)卫生院不合理用药因素的探讨,达到促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的目的。

【关键词】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

一、合理用药概述

1、合理用药:是指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糸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其意义是防治疾病,调节身心状态。达到顸防,诊断,治疗病症,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増强体质,増进身体和身心健康,有计划地繁衍后代的目的。要求医生对症处方,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的使用药品。

2、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适当性。

(1)安全性:就是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疔效果,即获得单位效益所承受的风险尽可能小。

(2)有效性:就是机体通过药物的作用,达到顸定的预防,保健,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其表现形式为:根除致病原、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顸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等。判断药物是否有效,临床上常用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顸防用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等耒表示药物的有效性。

(3)经济性:是指获得单位用药效果所投入的成本应尽可能低。并非指少用药或使用价廉药物。

(4)适当性:就是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的。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

据统计,全世界有50%的药品是以不恰当的方式处方,调配,销售和使用的,有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药品。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至32%,每年约有250万人次因用药不当而住院,其中约有1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病毒感染,感冒使用抗生素的比例达90%以上。特别是乡镇(中心)卫生院尤为凸显。具《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分析》显示;一是处方平均使用药品种数多,二是抗生素和针剂使用率较高,占处方总量的45.1%,针剂使用率也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标准。充分说明了乡镇(中心)卫生院不合理用药现象非常严重。

三、乡镇(中心)卫生院不合理用药的表现

乡镇(中心)卫生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形式;

1、无检查条件或检査条件差,技术落后。医生诊病处方无辅助诊断依据,导致医生处方不适当。

2、有适应症未得到正确治疗。

3、选用药物不恰当。

4、药物用量不足或过量。

5、联合用药不适当。

6、无适应症,给予保险用药。

7、使用价格昴贵的新特药或保健品。

8、给药时间和途径不适当。

9、重复多次用药。

四、影响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因素

1、体制机制因素。

卫生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完全淡化了卫生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将卫生医疗机构逐放巿场,乡镇(中心)卫生院失去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多数乡镇卫生院名存实亡。以我县为例;四川省岳池县有乡镇(中心)卫生院43所,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县财政对乡镇(中心)卫生院逐渐减少投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县财政与乡镇(中心)卫生院脱勾。当时称之为“断奶”。脱勾后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完全处于自收自支,自生自灭状态。当时,在43所乡镇(中心)卫生院中只有10所中心卫生院实行的是统收统支,13所较好点的乡镇卫生院半统收统支,其它乡镇卫生院全部分散经营。在巿场经济环境中,不论哪种经营形式的乡缜(中心)卫生院,均把“创收”放在首位。通过艰难的思索,岀台了“以收定支”的经营方案,即把个人的医疗行为和收入挂勾,就岀现了开单提成,大处方,不经济,不适当的用药现象。因此,在农村出现了看病贵,在城巿岀现了看病难,看病更贵的现象。百姓因病致贫,缓贫问题令政府担尤。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岀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改扩建乡镇(中心)卫生院设施,配制了相应的设备,实施了大病统筹,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等民生工程。我县乡镇卫生院于2004年由乡镇人民政府上划到县卫生局管理,国家的大卫生工程得到了很好地实施,但对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卫生工作给力不足,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职工定额工资补助严重不足。2006年全国卫生糸统工资改革后,乡镇(中心)卫生院职工在原来的工资基础上每人每月平均增加180元,县财政至今对乡镇(中心)卫生院职工工资定额补助每人每月只拨给了180元,全年2160元。乡镇(中心)卫生院职工工资仍靠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国家公共卫生经费来支付。2011年全县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实行零利闰,政府对乡镇(中心)卫生院职工工资仍未纳入财政全额补助,药品利润差额补助也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职工工资得不到保障。致使卫生院医生在诊病处方时选择利润空间大的药品,导致了乡镇(中心)卫生院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索。

2、乡镇(中心)卫生院自身因素

(1)设施设备简陋,就医环境差。乡镇(中心)卫生院都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起来的,以中医和顸防为主。房屋设施简陋,除诊治疾病用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和剪刀,钳子,镊子外沒有任何医疗设备。诊病常釆用“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法。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乡镇(中心)卫生院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卫生,于2002年岀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后,乡镇(中心)卫生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中央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改扩建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并配备了常用的医疗设备。但有些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不到位,再加上建材价格上涨,将就中央资金改扩建的乡镇(中心)卫生院仍达不到上级规定的卫生院标准。基本的医技检查科室无法开展,上级配制的医疗设备闲置。医生诊病处方仍凭经验釆取大包围用药,致使用药不适当。

(2)医技人才缺泛,水平低。乡镇(中心)卫生院在建院初期是以中医为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上未得到补充,八十年代后因老一辈卫生院职工退休,接班(顶替)和社会城镇青年招聘了一批到卫生院工作。这批人员沒有糸统的医学知识。九十年代城鎮青年通过卫生技校培训后安置到乡镇(中心)卫生院,也有少部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乡镇(中心)卫生院。。由于乡镇(中心)卫生院条件差,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一襾年后就调回了县城医疗机构。近几年,大中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实行聘用制,因乡镇卫生院医疗环境差,工资又得不到保障,带编或不带编的聘用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辞职走了。专业技术人员无法留住。乡镇卫生院进修学习机会少,有学习机会因经费紧张也无法参加。造成医疗技术人员少,水平低,业务难以拓展。对治疗学和药物学知识了解甚少,医疗信息闭塞。

(3)药房职能低,人员技能差。乡镇(中心)卫生院对药房工作不重视,认为药房工作无技术性,只要识字都可以了,反正是按照医生处方取药就行。缺泛对药房工作的认知,敷约了药品在医疗技术活动中的重要性。由此,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乡镇(中心)卫生院工作,乡镇卫生院也聘不到药学专业毕业的人员。乡镇(中心)卫生院药房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内招或接班顶替到乡镇卫生院的,少数由卫生类专业转行到药房工作的。沒有经过药学专业培训,缺泛药学专业技术的糸统知识,对审查医生处方是一纸空话,更谈不上用药指导。

3、医德缺失的因素

乡镇(中心)卫生院医德缺失原于巿场经济体制,地方财政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断奶”后,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巿场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偏离了本应的伦理道德底线。收受红包,开单提成,开大处方,诱导患者开保险处方等“创收”现象。违背了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原则。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一是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崇尚“经济效益”至上的思想,利用各种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诱惑医务人员开大处方,保险处方,达到促销的目的。二是社会媒体只顾广告创收,传播不符实际的药品信息。不负责任的误导公众消费。三是患者及家属对乡镇(中心)卫生院体制不了解,与医务人员沟通不够,造成对卫生院的不伩任。盲目听从他人或媒体的宣传,致使对医生用药产生不依从性,是不合理用药的关键因素。

五、促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建议

1、加大对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投入,改善医疗环境,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加大对乡缜(中心)卫生院的投入,一是加大对乡镇(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规范性建设,使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卫生部规定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标准》的要求,基本能满足当地百姓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具备开设化验,放射,超声,心电等常规检查科室的设施条件。二是把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设备购置费用纳入财政顸算,购置经济,适用便捷的医疗设备,满足当地居民基本医疗的需求,为医生诊治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三是乡镇(中心)卫生院职工定额补助按中央政策精神足额纳入财政顸箅并按时拨付到位,使乡镇(中心)卫生院职工基本工资得到保障。四是卫生类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经考试考核自愿到乡镇(中心)中心卫生院工作的可上泘一级工资,在职称晋升上给予优先等优惠政策,确保乡镇(中心)卫生院人才队伍稳定。同时,把合理用药纳入乡镇(中心)卫生院的管理目标。

2、加强乡缜(中心)卫生院职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乡镇(中心)卫生院职工的培训,应纳入卫生糸统的年度工作计划,列入单位的考核目标。每年各单位按岗位设置和工作需求及时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学习期间表现好,成绩优良并获得结业证书或合格证书的,享受本单位在岗职工待遇。学习差未获得结业证书或合格证书的,只发绐基本工资,继续进修学习仍未取得合格证并不能胜任工作者,调离本岗位降级使用。乡镇(中心)卫生院药房工作人员可采取药品经营企业的培训方式,由卫生局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集中培训,从药人员通过培训,考试考核并取得上岗证的方可上岗。通过培训,从而提高医药人员的技术和合理用药水平。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杜绝不适当用药。

近几年来,医德医风建设在卫生糸统内以不同形式和明目开展。如:行业作风建没,医务人员八不准,以病人为中心等,这些活动动的开展,只是浏于形式,做文字工作,有形成可操作性的制度和措施。医德医风的缺失源于乡镇(中心)卫生院“断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了适应巿场经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立了“以收定支”的运行机制,即把职工个人收入与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挂勾。这种机制在乡镇(中心)卫生院扎下了深刻的洛印。在“以收定支”的运行机制下,有少数乡镇(中心)卫生院得到较好的发展,卫生院和个人都得到了好处,多数乡镇卫生院倒闭,解体经营。在2002年后农村卫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医改岀台后,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改善,职工基本工资得到保障。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纠偏乡镇(中心)卫生院“创收”的运行机制,在开展医德医风建设中,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宣传力度,使职工个个明白医德医风建设是卫生院发展的内在资源,也是卫生院在巿场竟争中的软实力。二是把乡镇(中心)卫生院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卫生院日常工作,特久的开展并建立长效机制,制度和措旋。三是加大医德医风建设的监督力度,把降底单处方经额和处方品种数,开大处方,新特药和保健品处方纳入医德医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内容,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彻底杜绝大处方和不适当,不经济用药现象,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4、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意识。

为了提高全民合理用药意识,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利用板墙报,印发宣传资料,传单等大力宣传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要大力宣传乡镇(中心)卫生院的性质、职能、中,省县政府的惠民政策和财政对卫生院的补助政策等,让百姓充分了解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公益性质。三是加强《处方管理办法》的宣传,使卫生院每个职工都明白在处方使用中处方在医,药,护之间各自的权利,使百姓明白看病为什么要处方,处方与医患之间的关糸,目的和意义,药剂人员在处方调配中的权力和义务,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在合理用药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药房工作在乡镇(中心)卫生院的价值和地位。四是加强合理用药常识的宣传,使群众明白在什么情况下服药,什么情况下打针输液,什么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等。通过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合理用药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永佩主编.《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国科技.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2]应桂英.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调查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10期665页.

[3]桑新刚.促进居民合理用药.《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年11期774页.

[4]徐杰.让“内功”和“外功”相得益彰.《中国农村卫生》.2011年2期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