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儿科护理安全,切实规避护理风险

/ 2

重视儿科护理安全,切实规避护理风险

李霞

李霞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儿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分析,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根据儿科病房引起纠纷常见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有针性对护理纠纷进行分析与持续改进,能提能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人员被伤害的风险。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309-01

儿科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具有很突出的专科特点,患儿常无法正确完整表述自身症状和护理需求,而家长对医疗护理服务及其治疗愈后效果期望值常常过高,这使得儿科护理工作任务更复杂、护患之间更易发生冲突与纠纷[1]。如何提升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纠纷的发生,是儿科护理工作者的责任。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儿科病房的风险因素

1.1管理因素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1.5收费因素:由于高科技诊疗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医疗服务性收费的改革,使得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而在住院期间,儿科患者的医疗费用通常是由护理人员去催缴,家属因此极易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及误解,从而使得护理纠纷发生[2]。

2管理措施

2.1培养专科护士、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儿科专科性极强、静脉穿刺难度大,用药复杂且用量必须精确,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具备过硬的专科护理技术。熟练掌握儿科静脉穿刺技术(包括PICC技术、动脉采血技术)以及各种现代监护设备的使用技术等;同时护士必须熟悉药物的性质、作用、配伍禁忌等,方能减少。我科除了自身抓好护理继续教育,强化护理技能培训,还不断派出护理人员到各大医学院参加儿科专科护士培训班或进修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从技术层面保障护理安全,进而达到降低纠纷的目的。

2.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特色查对方法。杜绝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3],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昼夜连续性,被动性和机械重复性,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对查对制度的客观需求,也决定了查对制度对防范差错的意义,护理工作作为各项治疗措施的终端环节,此后再无杜绝差错的关口。强调护士查对时一定要让家长自己说出孩子姓名。而不是只回答“是”或“不是”。发现床头卡丢失应及时补上,同时加强宣教,指导家长不要让小孩拿床头卡玩。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4]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5]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2.4加强护士的三基训练,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

2.4.1加强护士的技术训练,努力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指导护士应注意患孩的血管情况,若连续两次穿刺不成功,应请其他护士帮忙,消除家长的不良情绪。

2.4.2输液时加强宣传,强调家属不能自行调节输液滴数,并告知其后果的严重性。指导家长尽量让小孩在床上输液,避免走动造成的滴数过快等不良后果。

2.4.3对留置针妥善固定,并指导家长适当约束小孩有留置针的肢体活动,避免断针或脱落。护士晚上巡视病人应观察留置针的情况。

2.4.4由于小孩用药剂量小,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的精神。有些药该用小型号的注射器抽药,护士不能图操作方便而使用不符合的注射器抽,以免引起误差。

2.4.5由于小孩输液不易合作,输注化疗药物或者血管活性药物时,应该选择直而相对较粗的血管,严禁在头皮输注。应经常巡视,发现外渗,及时处理。

2.5合理收费医疗费用公开透明是患者关注的又一焦点,医疗费用未做到每日清单制、收费项目填写不完整或发生错误、自费药物和特殊检查未告知患者家属等。这些都会造成患儿家属误解,导致纠纷发生的原因[6]。我们针对这样的现状,坚持每日发放费用清单,尽可能详尽告知患儿家长诊疗所需的费用,减少不必要的费用纠纷。

3讨论

通过识别儿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及时采取管理对策,使护士在日常的工作中,能树立安全管理意识,自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把安全医疗始终放在首位,明确只有病人安全,护理质量才有安全保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确保护理质量稳步提高。但是,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并非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因此,护理风险的管理必须常抓不懈,使护理管理制度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真正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谭秀梅.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在防范儿科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08,MO.38:113.

[2]彭辉军.儿科护理纠纷的隐患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0,NO.8:2261.

[3]王兆霞,李军,王会萍等.对护生进行核心制度教育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8):23.

[4]龚贵先,陈学军.儿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121.

[5]邵雪英.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分析及效果,医学与护理杂志,2008年第11期.

[6]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