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工作的“统”“实”论

/ 1

保密工作的“统”“实”论

沈世均张叶

(国网岱山县供电公司316200)

纵观古今中外,保密史贯穿着人类的发展史,特别是在阶级和国家出现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保密工作逐渐上升到最高层面,也可说竞争使保密工作随之产生,并深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大到国家民族兴亡,小到一家之兴衰。对保密工作的茫然或无视,严肃地讲,不但不懂史,更是对生存环境及现实社会的一种无知表现,固有“机事不密则成害”之古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给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内容、手段日趋多样化、复杂化,但“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的意识却普遍存在。现在一说到保密,常常使人想到的是军事机密,觉得这是国家大事,与己无关,与我们企业没关联或涉及很少,没有必要的警惕和意识,导致保密工作经常出现“上紧下松”,而保密工作人员总感觉力不从心,无法在企业内部形成共鸣。但万变不离其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呼“统”与“实”两方面问题,没有实实在在将这两个工作做到位。

何为“统”,我们经常说保密工作要“统一思想”、“统一建设”、“统一部署”,但说的这么多,到底在“统”字上要做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其实,概况讲就是要建成“以正确的保密思想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保密行为规范塑造人(以严格的保密规章制度约束人)”的保密文化。

保密文化及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并提高的过程。在六七十年代,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事业单位,在保密文化建设上富有成效,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极具魅力的艺术无声地传播着保密理念。《永不消逝的电波》《红岩》《渡江侦察记》《鸡毛信》等等电影塑造的英雄形象,就是保密的斗争。这些影片在当时保密思想的宣传上起到了巨大作用,这是现在大大小小会议、重重叠叠文件去灌输保密思想所无可比拟,真正起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思想大解放,但同时在保密文化建设上出现一段真空期,导致保密意识严重淡化,保密与交流的界限也越来越难以划清,特别在工商业领域,部分单位对商业机密毫无概念,“畅开胸怀”,致使大批国有资产、技术、品牌流失海外或遗弃。中国汽车产业的失败,宣纸制造工艺和景泰蓝金丝镶嵌技术的失窃等等,都是一个个血的教训。窗子开大了,苍蝇蚊子总会趁虚而入,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面面俱到是理想主义,如果自己不干净、监管不到位,苍蝇蚊子肯定会绕你飞,就极易引起泄密事件的发生。所以如何将保密文化建设成为我们自觉行为、普遍意识至关重要,我们常说“说的好听,做得怎样还得看实际效果”。

何为“实”,就是要解决把保密工作做实做到位的问题。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时常精神层层下达,会开了不少,文件发了不少,但我们发现许多基层的干部员工,是否真正知道我们保密工作要怎么做?该去做些什么?许多人是一知半解,甚至茫然无知。作为保密工作者,不能对基层单位的员工有缺乏大局意识和保密意识,或对保密工作不负责等等狭隘的看法,需要反思的恰恰是我们保密工作者,我们的方式方法是否存在缺陷,是否为了应付检查而为之呢?保密有等级、有范围,更有具体的措施,我们习惯于大而全,却失之精与细,总认为会开了,文件发了,制度建立了就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却不知体系之建立重在执行,而执行需因人而异、因事而别。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徙木立信”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借鉴。商鞅为世界立法史上第一人,但法再好再全仍需要人去执行才能做到依法处事,不然就是“空谈误国”,他无法做到让百姓自觉去学法遵法,就徙一木以立信,以解决秦国政府诚信的问题,此事经百姓广泛传播,终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法治国家并最终统一了六国,成全始皇帝的霸业。而如果商鞅也对百姓开开会讲讲法,我看他穷其一生也将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在建立保密体系的同时,要将涉密人员进行合理分类,将保密内容合理定密。员工不可能自行辨别需要保密的内容,我们就有责任告知其需保密的内容和范围,让员工明白保密的目的及泄密的危害性;员工不可能去深入了解所有的保密制度和规定,我们就有责任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就如同牵牛得牵“牛鼻子”,牛虽大,牵了“牛鼻子”就能抓住关键,推动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