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小学体育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刍议

张晓丽

张晓丽山东省平度市实验小学266700

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它在促进小学生的社会生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跟其他学科比较,它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创新是教育的根本,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施展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学的创新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素质为出发点,教师要努力改变观念,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体育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具有创新的理念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理念,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教师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创新要以人为本,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要大胆探索、求新。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其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

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尝试、实践、创新活动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体育怀有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习活动不再是一种负担,并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内心体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认知水平低,在感知事物时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他们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那些直观的、与他们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容易被感知的内容最容易吸引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如在学习双脚跳跃双脚落地这一技能时,教师首先用“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秋游”的语言调动学生玩的积极性,然后用开汽车(教师:车头;学生:车厢)带领学生作螺旋形跑的游戏来完成准备任务,接着通过跳绳让学生练习跳跃。在学生跳得兴高采烈时,教师设置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现在到了池塘边,你们想象一下,都能看到什么?”“小鱼。”“小青蛙。”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于是教师请学生来模仿小青蛙蹦跳的动作,每个学生都模仿得非常认真。教师接着说:“小青蛙很淘气,它想到荷叶上去玩耍,你们能用自己手中的绳子帮小青蛙在池塘中摆成各种各样的荷叶吗?”学生们再次被老师的问题所吸引,很快将绳子码放成各样形状。老师请同学们做小青蛙,利用摆好的“荷叶”作跳跃练习,同时提出“跳跃时要轻轻落地”的要求。这时学生不但热情高涨,而且动作做得也比较规范,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练习在欢乐中进行着,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着游戏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情境使学生在大众面前进行学习,因为学生为了取得观众的赞扬,会产生竞争和获胜的欲望,因而增加其工作或学习的效率。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跳上成蹲撑、挺身跳下”的教学中,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一个新的动作——跳上成蹲撑,团身跳下。学生们看到老师优美的示范都会很高兴,教师可乘机提出:“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做出你想象的新动作?要求动作优美。”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之下跃跃欲试,教师在强调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尝试练习,最后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学生会做出不少新的动作。对于成功的学生,老师要带头鼓掌喝彩;对于动作失误的学生,老师要帮他找出失败的原因,让他重新获得成功。在这种快乐的氛围里,学生们比得用心,练得开心,体验着成功与创造的快乐,培养了创新意识,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四、加强创新技能培养

创新所需要的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且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的路径。尽管某项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让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

随着体育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体育教学方法也必定会有新的发展。体育课中的激趣创新、求异发展途径很多,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机械讲解、机械训练的教学形式。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方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生活中充分发掘自身潜能,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