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1

少数民族地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

许丽

许丽

(青河县人民医院新疆阿勒泰836200)

【摘要】目的: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转变其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方法:对结核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指导及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和治疗的主动意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结核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83-02

青河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总人口6.47万人,由哈萨克、汉、蒙古、回、维吾尔等16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76.46%,汉族占18.55%,其他少数民族占4.99%。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近年,青河县结核病患者增多,2013年共72例,2014年共76例,2015年共84例,其中90%的结核病人在农牧区,54%的病人因各种原因而间断治疗。大多数患者虽然知道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但对其传播方式、预防措施等知之甚少,少数民族多住在牧区,而且在季节变换有游牧的生活习惯,对结核病的防治措施落实不够,增加了结核病的传播与复治条件。为此对结核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更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1.存在问题

1.1少数民族结核病患者多住在牧区,经济条件差,年人均收入低,经济是造成间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1.2部分少数民族仍以游牧生活为主,居无定所,所住地方与县城较远,治疗、检查很不方便,导致很多结核病患者不能坚持治疗。

1.3依从性极差,许多少数民族和汉区的农村人口,没有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一旦生病没有按结核化疗中的标准化和个体化方案治疗,疾病略有缓解或症状消失,就自行停药或发病后又自行服用原来使用的药物。

1.4结核病用药时间长,易发生不良反应,是造成病人不能坚持治疗而造成结核病复治的原因。

1.5生活习俗原因,牧区少数民族多人居住在一个毡房内,结核病患者不能保证隔离,很容易造成健康人因呼吸而感染,逐步形成结核的流行。

1.6饮食习惯,少数民族饮食单一,以手抓肉、奶茶、馕为主食,造成营养不良、贫血发病率非常高,身体抵抗力差。

2.健康教育方法

2.1口头讲解

这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对那些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及家属进行反复口头教育,才能不断加深患者的记忆,引起家属重视,让患者家属能对患者进行治疗等方面的监督、督导工作。

2.2图文教育

采取健康教育小册、宣传卡片等以双语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患者自己阅读。也可利用公休座谈会给病人讲解与结核病相关的知识。

2.3消毒隔离教育

我院住院的病人百分之九十是牧民,生活贫困,知识缺乏。入院后责任护士要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结核病的传染途径、消毒隔离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自觉遵循结核病的消毒隔离制度,以减少交叉感染。

2.4服药指导

特别是对牧区的患者要强调不规则治疗的危害,并让病人知道症状的改善并不是临床治愈的客观指标,使之遵循医嘱坚持早期、规律、适量、全程的方法直至治愈。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还要做到“发药到手,看服到口”,坚持督导化疗。出院后的服药要求家属配合监督。同时对药物的副作用向患者介绍清楚,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要强调不能使用奶茶及其它茶水服药的原因。

2.5饮食指导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牧区患者饮食单一,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经济条件差的病人要吃一些既便宜又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腐等,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增强机体抵抗力。

2.6出院教育

因肺结核治疗周期长,一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不能长期住院治疗,而是回家服药,因此出院指导至关重要。再次向患者说明坚持服药完成疗程是治愈肺结核的关键。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活动后不感劳累为原则,低热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做到心情开朗,注意饮食营养。预防疾病复发,一旦发现疲劳,咳嗽或其他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复查。

2.7心理指导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往往给病人及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为此要指导家属掌握自我防护措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关爱病人。让病人知道,长期的焦虑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只有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才能早日康复。

2.8政策宣传

向患者宣传我国对初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对治疗期间随访的肺结核患者免费进行痰涂片检查,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免费提供治疗期间的主要抗结核药物。让患者了解国家政策,消除因经济紧张害怕看病治疗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