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薛吉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薛吉刚

薛吉刚

薛吉刚

黑龙江省北安市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站

摘要:植树造林管理与技术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根据地方环境特征培育更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以此为生态城市等工程的构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工作的落实更能够凭借生态调节特性,有效改善地区气候环境,以便地方水土流失等自然问题得到解决。本文基于植树造林工作重要性展开分析,在明确技术与管理方法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地方生态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植树造林;栽培技术;管理措施

一、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植树造林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借助地下根系的成长巩固地表土壤,以便抑制水土流失等自然隐患的速率;其次,植树造林借助树木根系的同样可调节土质环境,使土壤水分能够有效积蓄,同时更可以防止沙尘暴等自然问题的出现;再次,植树造林在树种的选择方面,可以根据地方居民生活需求进行选择,由此能够为果蔬、茶叶、药材等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供给;最后,树木基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地方空气环境,以此降低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同时更可以抑制病毒细菌的滋生,为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另外,植树造林工作的全面落实,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噪声污染的影响,使环境更适于人口居住同时,更可以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由此提升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植树造林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项目,也是未来生态城市理念落实的必须前提。

二、植树造林的栽培技术分析

1.造林地块的修整技术

在植树造林期间,管理人员必须借助地方气候等资料判断植树造林地区土壤的特点与质量,判断适宜的树种与规划方案,才能进一步将植树造林工作落实。期间,管理人员需抵达现场,在检查岩土质量的同时,判断土地受阳光照射的状况,以便植株种植具备更舒适的存活环境,同时具备土壤温度管理系统,才能使植株的成活率有效提升;其次,在地块修整期间,应对地方土壤中的杂木、杂草等无用物进行清理,并根据地下水等环境判断适宜的循环系统,以此降低外界环境对地方生态系统的损害,并可以极大提升植树造林的成活率。

再次,根据以往造林地块修整资料可知,修整方式可分为全面修整、块状修整与带状修整三种。其中,全面修整主要应用于土地平旷的地区,通过机械科大规模的修整土地质量,以便植树造林工作能够正常落实,而带状及块状征地措施更多适用于山区,通过翻开局部土壤的措施,使地区土地整修工程划分为多个模块,以便丰富植树造林的组成形式。期间,带状征地而相关技术则可以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与化学清理三种方式。其中,带状整地主要指长方形栽种土壤环境,涵盖了水平沟等地质环境,而块状征地则通常指穴状坑洞等。

最后,土地修整措施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与化学清理三种。其中,割除清理通常是以人工为主要整理的措施,能够根据土地修整需求更细致的管理土地环境,但同样耗时耗力。火烧清理通常是将清理后的杂物堆积或收拢至空旷场地,而后再通过火烧的形式将杂物清理干净,并将草木灰等杂物移走或再利用。化学除草剂是根据地方杂草的生长特性制备的化学土地修整措施,在修整效率上更具优势,但相应经济耗费也较高。

2.植树造林技术分析

(1)栽苗造林法

木进行造林,这种造林方式可以抵抗恶劣的环境,成活率也更高,未对生长的环境提出严格要求。不过,在造林过程中,要避免苗木根系出现损坏或失水,所以育苗是前提,如此一来还可以节省种子。栽苗造林法未受到客观造林条件的众多限制,这种造林方法应用广泛。植苗造林中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和移植苗,或者野生苗。植苗造林后,要让苗木活下来,保持苗木本身的水分是重点,因此从苗圃起苗、选苗、运输、造林前修剪到定植等这一过程都要保持苗木的充足水分。随起随栽是保证苗木根部水分的最好方法。

(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也叫分生造林,这种造林方式是直接将树木的干、枝当做原材料,可有效节省育苗时间和成本,操作方式简单,造林的成活率也较高,造林后幼树生长的比较好,母本的优良遗产性也得以保持。这种植树方法主要是针对松树、柳树类等一些营养树种而言。分殖造林要注重造林地条件的选择,土壤必须湿润、疏松,插穗才能生根成活。

(3)插条造林法

插条造林多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树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为最佳时期。秋天落叶后到土壤冻结前最好。树枝最好为1.5~2.0cm粗,1~2年生,削减多余枝,剪成约30~40cm的插穗,依据株行距,在合适的地里扦插,压实土壤即可。插条的上部2~3cm应露在外面。若是土壤乏水,采用细土为宜。垄作可通过塑料薄膜来完成,主要包括整地,作垄,灌水,将塑料薄膜覆盖整个面,按标准株距在垄中插入插条,用土盖住插孔,长叶后去掉薄膜即可。

三、植树造林管理措施分析

1.幼苗管理分析

新造的幼林要经历缓苗、生根、生长,然后才能迅速成长。幼苗管理是重中之重,极大的影响了树木以后的生长和丰产。这一时期,幼林还处于散生状态,生长起来较为困难,必须营造出利于其生长的优越环境条件,如充足的水、光等,其成活率才会高,这也是造林的必然要求。幼林管理首先是土壤管理,只有进行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性质,幼苗才能健康成长。此外,抑制和调节林木生长,进行间苗及修剪工作,幼苗才能真正生长成林。要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要加强管理,找出幼林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要求,做到因地制宜,才能达到理想中的造林成果。

2.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作为我国传统的造林方法,其具有绿化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森林生态效益好等特点,是指利用森林本身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从而起到保护树木植被的作用,使森林植被恢复的一种育林方式。通过封山育林建成的林区经过自然筛选具有树木种类多、高低搭配合理、生态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对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土、防治病虫害及保护珍稀物种都十分有利。

3.退耕还林管理

退耕还林就是将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以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目前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是为了社会和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结语

植树造林管理与栽植技术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极大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凭借树木体系的构建,避免病毒与细菌的过度滋生,为城市居民生活架构起健康防线,同时植树造林在自然环境中,更可以借助生态系统调节的功能降低水土流失与沙尘暴等问题出现的概率,以便提升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故而,在论述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期间,必须明确植树造林工作落实的意义,而后再根据造林难点与潜在问题选择适当的技术解决方案并架构适宜的选择系统,才能为后续地方生态环境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全面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晓军.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0):120-121.

[2]郑广.简析植树造林的技术与管理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6(3).

[3]马囡.简析植树造林的技术与管理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7).

[4]邓碧晖.试论植树造林的技术与管理措施[J].农技服务,2016,33(9):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