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人出走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 1

住院精神病人出走原因及其护理对策

章艳红李宁张永萍

章艳红李宁张永萍(江苏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淮安223001)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369-02

精神障碍的病人在发病期间因缺乏自知力,对住院不安心,在未经医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私自离开病房和医院,这种行为表现为视为出走。由于病人的出走打乱护理计划,影响了护理质量和疗效,甚至病人在外出期间有可能发生伤人,毁物,自杀等意外事件。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病人出走这个问题,对有出走行为的病人要严密观察,重点交班,加强临床护理,严加防护。笔者在精神科工作十几年现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出走的原因

1.1病人方面的原因: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如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病人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不愿接受治疗;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在医院内受管制达不到自杀的目的;有人格障碍、病态心理的患者想离开医院去上访等。

1.2环境的影响:住院环境条件差,封闭式管理模式使患者自身活动受到限制,患者自感失去人身自由而不愿住院;对环境感到陌生、恐惧、担心;病人吵闹使其不能安心休息;病房生活简单、枯燥等。

1.3其他:病情好转不愿住院,因病情好转患者希望出院工作,学习,不想因住院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角色改变。个别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态度生硬,工作方法简单,患者自尊心受到伤害。病房管理不到位,设施陈旧有破损未及时修理等。

2出走前的异常行为

2.1出走前经常在病房门口徘徊,与探视家属答话,要求帮忙打电话。

2.2经常帮忙工作人员做事以获得好感及信任。

2.3情绪不稳定,睡眠差,关心病房设施。

3出走方法

3.1强行出走:工娱疗活动时爬墙,冲门、撬开门窗等。

3.2外出检查,治疗,散步时,乘工作人员不备伺机出走。

3.3平时表现良好,骗取工作人员胜任,工作人员疏忽而出走。

3.4乘夜班工作人员少,护理人员不备窃取钥匙出走。

3.5尾随工作人员及来探视家属偷偷出走。

3.6冒充工作人员逃跑。

3.7探视患者家属怂恿患者乘工作人员开门时逃跑。

4防范

4.1加强入院指导,主动介绍住院环境和周围的人员,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减少或消除不适应感。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向其解释和说明住院的必要性,力求消除病人出走的想法。

4.2认真做好交接班,交接班时,必须清点病人数。熟悉病人的面容及姓名。病人进出病区(如带检查,治疗,工疗)时,密切注意其动向,经常清点人数。病人外出要有工作人员或家属陪护,禁止单独外出。

4.3将病人安置在工作人员的视野范围内,注意病人的活动情况。对出走企图强烈的病人不宜带出病区,应安置在重症室监护。

4.4丰富病人住院生活,鼓励参加集体活动,以转移病人的出走意念。保持愉快心情,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安心住院。平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心理动态,对有幻觉,妄想,抑郁以及思念亲人的患者,应及时发现,重点防范,并做好护理记录,重点交班,避免发生出走事件。

4.5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保管好自己的钥匙,不要乱放或借给非工作人员。在进出病房时注意防护,避免病人伺机出走。非本病区的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开门让任何人外出。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的疾苦,理解患者的病态思维,从患者出发,不可粗暴对待患者,更不可打骂患者,应以诚恳友好的态度对待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敌对情绪,让患者接纳我们,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安心住院。

4.6经常检查,维修病区的门窗,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同时加强病区钥匙的保管,一旦丢失应及时寻找。严格保管各类危险物品。

4.7完善家庭支持系统,加强与家属的联系,鼓励家属探视,减少病人的孤单感。使患者得到家人的关心体贴,让患者能够安心住院,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