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P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39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TDP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39例疗效观察

王玉梅

王玉梅(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南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4000)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5-0237-02

【摘要】目的观察TDP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39例疗效。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共7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经期抗生素静脉点滴,经间期配合TDP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经期抗生素静脉点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DP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TDP药物

慢性盆腔炎指女性内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慢性盆腔炎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TDP配合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39例疗效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到2012年3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4.2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3.6年。对照组年龄21~50岁,平均35.1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3.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采用妇科病史、妇科检查与B超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诊断:①有急性盆腔炎史;②慢性盆腔痛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③不孕及异位妊娠史;④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多、月经失调或月经不规则;⑤全身症状可有低热、易疲倦。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神经衰弱症状;⑥体征:子宫体可有增大、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压痛;宫体一侧或两侧呈片状增厚、索条状增粗或触及活动受限的囊性肿物并有轻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B超检查可探及子宫一侧或两侧可有囊性肿物、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子宫直肠陷凹可有液性暗区(除外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等疾病)。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经期第一天开始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800万单位静脉点滴,1次/d;0.5%甲硝唑100mL,静脉点滴,2次/d,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如果青霉素过敏,可用左氧氟沙星0.2静脉点滴,2次/d代替。

1.3.2治疗组除采用对照组的治疗外,月经干净3d后再加上TDP同时治疗。TDP照射小腹部关元穴30分钟,如果腰骶部酸痛可加照射腰骶部八髎穴30分钟。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调节TDP灯的高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结果

2.1疗效标准两组均以治疗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2/3以上;3.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好转,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1/3以上;4.无效:症状稍有缓解或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2.2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效果比较[n(%)]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常发生于生产、流产、上环、不洁性交等后的感染,病原体由生殖道、血液或淋巴系统上行蔓延而致病。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纤维组织增生、渗出增多、而形成粘连、积液或炎性肿块。慢性盆腔炎与生殖道的病原体上行感染有关,又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关系密切。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有急性盆腔炎表现。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有需氧菌和厌氧菌两大类,西药青霉素加上甲硝唑联合应用,可以较彻底地杀死病原菌。月经期盆腔充血,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利于药物吸收,使抗菌素更好地发挥药效。慢性盆腔炎因长期的炎症刺激,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不易进入,长期抗生素的应用又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单纯抗生素治疗临床疗效欠佳。对于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盆腔广泛粘连、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单纯西药治疗更是无明显疗效。理疗的目的是消炎、镇痛,加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白血球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和局部组织的防御功能或抗炎能力,从而加速盆腔炎症的消除和减轻;改善局部组织和器官的血液、淋巴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强组织营养,加速组织再生和修复;促进粘连和瘢痕组织的软化和消散。目前已成为一种治疗盆腔炎的常规疗法。TDP通过明显的温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从而促使渗出吸收,炎症控制,病灶消散,故能较好地针对本病主要病理机制治疗而取得疗效。作者利用TDP配合药物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与单纯西药抗炎治疗比较其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侯利.针刺加TDP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中国社区医生》,2009年6月11卷11期.

[3]王素平,王伟媚.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年6月4卷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