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瘤的CT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腮腺肿瘤的CT诊断分析

许发龙1冯春燕2

许发龙1冯春燕2

(1.贵州省惠水县人民医院5506002.贵州省惠水县中医民医院550600)

【摘要】目的对腮腺肿瘤的CT相关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份至2011年7月份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以常规的CT平扫来进行强化性扫描,对病患相关的诊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良性肿瘤为26例,其中密度较为均匀且边界较为清楚的患者有21例,而密度不够均匀并且部分境界不清晰的患者有5例;恶性肿瘤22例,其中密度不够均匀的且边界较为模糊的有15例,有7例密度较为均匀且境界也较为清楚。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定位,其的准确率高达100%,对于诊断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良性91.7%,恶性90.1%。结论CT可用于诊断腮腺肿瘤的良恶性情况,尤其是诊断良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腮腺肿瘤;CT诊断;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15.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179-02

1前言

腮腺肿瘤在多见于颌面部,主要是行外科手术治疗。在手术前明确肿瘤性质及大小、范围对指定手术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当前,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CT的应用不仅能及时发现肿瘤,还能为手术前进行评估以及预后等方面提供合理依据,CT已成为临床上腮腺肿瘤最主要的一个检查手段。本文对我院2010年7月份至2011年7月份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相关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2临床资料

经过我院的病理证实的48例腮腺肿瘤病患中,有女性22例,男性26例,年龄在17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岁。全部患者的病程长短各不相同,病程最长为23年,最短为25天。具体的临床表现是耳后大肿块,良性肿瘤病患的肿块活动较为平稳,生长比较缓慢,但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恶性肿瘤患者的表现是肿块在近期有不断加快或迅速增长的趋势,质硬,但不活动,肿块边界不清楚,有疼痛感,面目出现疼痛或麻木现象,张口饮食、说话均受到一定限制[1]。

3一般检查方法

以PROSPEEDEII螺旋CT进行横断扫描,矩阵在512*512,电流与电压分别是70mA、120kV。层厚与层距都是5mm。对肿瘤扫描的全过程为:沿听眶线至下颌角,若以为恶性肿瘤的或是淋巴结肿大的进行由下到舌骨的水平。

4结果

4.1CT的表现:良性肿瘤为26例,其中密度较为均匀且边界较为清楚的患者有21例,而密度不够均匀并且部分境界不清晰的患者有5例,其中混合瘤占14例,血管瘤2例血管瘤占腺淋巴瘤占5例;恶性肿瘤22例,其中密度不够均匀的且边界较为模糊的有15例,有7例密度较为均匀且境界也较为清楚。其中恶性的混合瘤为8例,鳞癌4例,转移癌6例,腺泡细胞癌4例。CT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定位,其的准确率高达100%,对于诊断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良性91.7%,恶性90.1%。

4.2手术病理:在48例病例中,良性肿瘤的包膜较为完整,且和周围的软组织并未粘连。恶性肿瘤中有2例的包膜不完整。扫描中发现,混合瘤是由软骨粘液样的上皮组织组成,腺淋巴瘤有淋巴结塞县组织而构成[2]。血管瘤有扩张后的血窦组织构成,恶性肿瘤全都显现出不同类的异位细胞。

5讨论

5.1腮腺的临床CT表现:腮腺在整个涎腺中,锥体形且体积最大,主要位于面部的侧面,腺体的前缘主要覆盖在嚼肌的外表层,后缘位于耳道前下部。上缘是颧弓,其下缘则是下颌肌下缘。深浅两叶以及峡部组成腮腺,挺长腮腺内均会含有数量不一的唾液以及脂肪,若是正常的腮腺,其的CT密度较低于肌肉,但是却比脂肪组织高,此外,由于腮腺体外层由腮腺鞘膜包裹,使得在进行CT诊断时,CT图像和四周各类结构的分界清晰可见,容易对两侧进行对比。本组48例研究对象腮腺内的CT异常表现全部可清晰显示出来,均呈现较高密度的肿块影,和侧面的正常腮腺组织比较。区别十分明显。

5.2腮腺病灶的CT诊断价值:本组研究中的48例腮腺肿瘤病灶CT平扫中,均可清晰显示出大小不一的肿块影,定位的精准率以及检出率均高达100%,Mc-gahan最为支持的CT平扫。若经脉增强后更能清晰显示出具体的肿瘤肿块大小以及密度变化,对肿块是否受到周围结构侵蚀也得到及时的发现,特别是能及时发现周围动静脉的受压情况和肿块存在的关系,这为下一步的术前提供有效评估[3]。

5.3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腮腺肿瘤的生长方式均不同,生长方式的不同可为肿瘤的良恶性鉴定提供相关依据。良性肿瘤不具有侵蚀性,并且边界清晰,密度有均匀不均匀之分;恶性肿瘤具有侵蚀性,程度不一。以分叶状进行侵蚀性的生长,与周围结构的边界不清晰,密度多为不均匀。目前,临床上以CT表现为主要根据,将腮腺肿瘤主要分为如下几大类。第一,边界清晰,显示为良性。第二,成不规则状或是成分叶状,可分界较为清晰,显示具有侵蚀性,属于低度恶性或者是良性。第三,具有侵润性,显示为恶性、这三类以从基本上反映出了腮腺肿瘤的性质。因而,若肿瘤呈现出明显的良恶性表现时,应用CT扫描,即可快速提示肿瘤的性质,进而进行定性。而对于一些发育加快的并且局部出现侵蚀现象的良性肿瘤、发育较为缓慢但却是低度的属于恶性的肿瘤,应用CT检查则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区别时比较困难。本组研究中,所得出的结果与此比较一致。

总而言之,从本组研究的相关信息资料来看,临床腮腺肿瘤的CT诊断,病变定位准确率高,能够对大多数的病变做出快速的定性诊断。现阶段,CT在应用上还存在一定限制,特别是难以直接显示出病患的面部神经,使得难以对多数的良性、恶性肿瘤确定它们的组织学相关类型,这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周元平.CT室螺旋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26)

[2]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腮腺肿瘤的CT及MR诊断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09)

[3]刘焱,李辉,王姗姗.腮腺病变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01)